扬舲挝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
夜竹可能知大汉,日边何处是长安。
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
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
诗句如下:
扬舲挝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
夜竹可能知大汉,日边何处是长安?
译文:
扬帆起航,擂鼓催动船只驶向江心,那变徵的乐音在寒冷的七月显得格外高亢。夜晚的竹子仿佛能知晓大汉王朝的辉煌,但日边的方向又在哪里呢?在这分别的时刻,我们举杯共饮,既为离别而感到惋惜,也因怀念那些贤良圣德的先贤们而感慨万分,同时,也为国家的前途忧虑重重,心中杂糅着管仲和韩非的智慧。
注释:
- 扬舲(líng)挝鼓:扬帆起航,擂鼓加速。
- 发江干:驶向江心。江干,即江河的出口或河岸。
- 变徵:古代音乐的一种调式,声音凄婉悲凉。
- 七月寒:形容天气寒冷。
- 夜竹:此处指竹林的声音,可能与夜深人静时竹林发出的声响有关。
- 知:知晓、了解。
- 大汉:指汉王朝,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汉朝的一种赞美或怀念。
- 日边:日出的地方,通常指朝廷或国家。
- 杯因:因……而。
- 兼:并、一起。
- 贤圣:指贤明的圣人或者有德行的人。
- 忧时:担忧时代。
- 管韩:指《管子》和《韩非子》,这是两部著名的古代典籍。
- 燕石:燕国的宝玉,这里用来比喻珍贵的人才或物品。
- 自惭:感到羞愧。
- 仍跃冶:仍然像熔炉中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 归来休笑旧儒冠:回来不要嘲笑我的旧帽子。
赏析:
这首诗是陈邦彦在离别之际所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场景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