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曾忆逐残春,急雨惊雷夜卜邻。
古刹尚能来远道,劫灰何事付飙轮。
千龄兴废疑先兆,半岭诛锄忆达人。
此日巨灵应有意,片帆如驶度江津。

【注释】

  1. 中宿:即峡口,在今湖北宜昌市西的瞿塘峡口。
  2. 逐残春:指旧日游伴离去时,已是花残春逝,人事已非。
  3. 急雨惊雷:喻疾风骤雨。夜卜邻:《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曾梦见自己和吕后在大泽乡相遇,于是与吕后结为夫妻。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就封吕后为皇后。此诗用此事比喻诗人怀念故人。
  4. 古刹:指寺塔,是佛寺中的建筑物,用以供奉佛像、法物等。远道:长路,这里指从远方来的和尚。
  5. 劫灰:佛教语,指佛教徒死后火化的骨灰。
  6. 兴废:兴盛衰败,此指国家政权的更迭。先兆:预兆,预示。
  7. 半岭:山的半腰。诛锄:砍伐。达人:高超的人。
  8. 巨灵:神话人物,相传他曾手托泰山以救洪水。应有意:意有所指。
  9. 片帆如驶度江津:像片帆那样顺水行驶渡过长江天险。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作于诗人流寓巴东时期(约公元760年前后)。
    “旧游曾忆逐残春,急雨惊雷夜卜邻。”首联写对故人的思念。诗人追忆昔日与友人一起在春天游玩的情景,但如今却只能在梦中与友人相见了。因为急雨骤雷,诗人无法在夜间去探访朋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
    第二联“古刹尚能来远道,劫灰何事付飙轮”,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对故人的思念。诗人想到远方的朋友,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尽管寺庙已经破败不堪,但人们依然前来拜访;尽管战争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人们仍然将战火的痕迹视为理所当然。这些情景都说明,人们对逝去的时光和往事仍怀有深深的怀念。
    第三联“千龄兴废疑先兆,半岭诛锄忆达人。”诗人继续抒发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他想到,历史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战争和灾难,因此人们常常将它们视为必然的结果。而对于那些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来说,他们会更加懂得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最后一联“此日巨灵应有意,片帆如驶度江津”。诗人最后表达出自己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之情。他希望故人能够平安无事,度过美好的时光。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再次与友人相聚,共叙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