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榻宵来半似冰,起看寒色太崚嶒。
平铺屋瓦浑无缝,斜点槎枒欲作棱。
远使可烦毡并啮,词流谁为茗相凭。
倚栏莫怪频延伫,南士于今得未曾。

我们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要求:

  • 输出诗句;
  • 对应翻译;
  • 注释关键词;
  • 赏析。

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旅榻宵来半似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住宿环境,夜深人静时,床榻仿佛被一层薄冰覆盖,形象地表达了寒冷的氛围。这里的“旅榻”指的是诗人的临时住处,“夜来”表明是夜晚,“半似冰”则形容了床榻上薄薄一层冰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寂静的夜晚气氛。
  2. 起看寒色太崚嶒:当诗人从睡梦中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窗外寒冷的景色。这里的“寒色”指的是寒冷的气候和环境,“太崚嶒”则形容这种寒冷的程度非常强烈,给人以严峻的印象。这句诗通过“太崚嶒”这一形容词,强调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和体验。
  3. 平铺屋瓦浑无缝:诗人的目光转移到屋内,发现屋顶上的屋瓦像是平铺开来,没有任何破损或缝隙。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无瑕疵的屋瓦比作完美的平面,没有瑕疵、缺陷或是不均匀的地方,从而传达出室内环境的整洁和谐。同时,“浑无缝”也暗示了屋顶维护得非常好,没有受到外界恶劣天气的影响。
  4. 斜点槎枒欲作棱: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屋檐处,注意到屋檐上斜着生长的树枝(槎枒)。这些树枝似乎在努力向外伸展,想要形成新的轮廓或棱角。这里的描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长形态,也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和对环境的适应。
  5. 远使可烦毡并啮:诗人进一步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了远处的树木和草丛等植被,它们在风雪中摇曳,像是在抵御寒冷。这里的“远使”意味着风雪带来的影响或作用,“毡并啮”则形容了植被与风雪之间的斗争,它们相互纠缠、抵抗着寒冷的侵袭。
  6. 词流谁为茗相凭:最后,诗人的视线停留在室内,看到茶水在杯中轻轻摇曳,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它。这里的“词流”可以理解为茶水的流动,而“茗相凭”则暗示着茶水与杯子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偎、相扶持,共同抵御着寒冷。
  7. 倚栏莫怪频延伫:诗人在室内长时间停留,不愿离开。这里的“倚栏”指的是站在栏杆边,“莫怪”表示理解或宽容,不必责怪诗人多停留一会儿。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留恋和不舍。
  8. 南士于今得未曾:最后,诗人以感慨的语气结束了全诗,表达了一种难得的宁静和美好时光的难得。这里的“南土”可能指南方的土地或风景,意味着在南方或南方地区能够体验到如此美好的景致和感受是非常难得的。

本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旅宿、自然景物以及室内物品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之情。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