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里参求颇自知,扫除痴妄是男儿。
垆韝万象终谁业,聚散群生会有时。
尼父竟从洙泗老,孔明空负帝王师。
蒲团三尺无长物,不向江湖学子皮。
解析:
- 静里参求颇自知,扫除痴妄是男儿。
- 诗句释义:在内心深处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自我认识为目标,去除那些虚幻不实的想法和行为,表现出男子汉的勇气和决心。
- 关键词注释:静里 - 内心;参求 - 思考;自知 - 自我认识;扫除 - 清除;痴妄 - 虚幻不实的想法;是男儿 - 表现勇气和决心。
-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内心深处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自我认识为目标,去除那些虚幻不实的想法和行为,表现出男子汉的勇气和决心。
- 垆韝万象终谁业,聚散群生会有时。
- 诗句释义:万物的变迁最终属于谁的功劳?人们的聚集与离散都有其特定的时机。
- 关键词注释:垆韝 - 指炉灶旁的架子或容器;万象 - 万物;终谁业 - 属于谁的功劳;聚散 - 聚集与离散;群生 - 人们。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了万物的变迁以及人们的聚合与离散,表达了一种宿命感和无常观。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相聚的时光,不要错过彼此相伴的机会。
- 尼父竟从洙泗老,孔明空负帝王师。
- 诗句释义:孔子(尼父)竟然跟随孔子(孔夫子)学习,而诸葛亮(孔明)只能空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 关键词注释:尼父 - 指孔子;竟从洙泗老 - 跟随孔子学习;孔夫子 - 指孔子;孔明 - 指诸葛亮;帝王 - 指皇帝;师 - 才能。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的才能和未来的担忧。孔子和诸葛亮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教诲和智慧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然而,面对未来,作者却感到有些许迷茫和不安,这可能是源于对自己的能力和命运的怀疑。
- 蒲团三尺无长物,不向江湖学子皮。
- 诗句释义:我只有一张蒲团那么大的空间,不需要什么珍贵的物品,也不会追随那些江湖上的学子们四处游历。
- 关键词注释:蒲团 - 指佛教徒打坐时使用的蒲草垫子;无长物 - 没有珍贵的物品;江湖 - 指外面的世界;学子皮 - 指跟随他人四处游历。
-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的态度。他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远离尘世的纷扰,只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和思考。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简单,但却能够让人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