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得藏经一两函,片幡无影自冥探。
尘根未遣空愁在,业戒其如绮语酣。
谁悟冤亲皆眷属,刚缘嗔爱失瞿昙。
千年大事堪糊突,好向鸦山再一参。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乞得藏经一两函,片幡无影自冥探。

尘根未遣空愁在,业戒其如绮语酣。

谁悟冤亲皆眷属,刚缘嗔爱失瞿昙。

千年大事堪糊突,好向鸦山再一参。

注释:

  1. 丙戌:农历六十日为一花甲,即六十年。这里指诗人自己六十岁生日(1054年)。
  2. 感事:感伤世事。
  3. 乞得:请求得到。
  4. 藏经:佛教经典。
  5. 片幡:飘动的幡旗。
  6. 冥探:暗中寻找。
  7. 尘根:尘世之根,指烦恼、妄想。
  8. 业戒:佛教戒律。
  9. 谁悟:谁能理解。
  10. 冤亲:指有缘之人。
  11. 眷属:亲友。
  12. 刚缘:因缘。
  13. 嗔爱:愤怒与爱恋。
  14. 瞿昙:梵语,意为“释迦牟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六十岁生日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人我之间纷繁复杂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对各句的逐字释义及赏析:
  15.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这是诗歌的题目,表明了创作背景。
  16. 乞得藏经一两函——诗人请求得到了一些佛教的经典。
  17. 片幡无影自冥探——飘动的幡旗在空中无声地移动,仿佛在暗中寻找着什么。
  18. 尘根未遣空愁在——尘世之根未能摆脱空虚的忧虑。
  19. 业戒其如绮语酣——佛教戒律如同甜美的话语一般令人沉迷。
  20. 谁悟冤亲皆眷属——谁能理解有缘分的人都是亲友。
  21. 刚缘嗔爱失瞿昙——由于愤怒与爱恋而失去了释迦牟尼的智慧。
  22. 千年大事堪糊突——千年的大事都显得混乱不清。
  23. 好向鸦山再一参——应该再次去拜访这座山,寻求更多的启示。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门中的清净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深深厌倦和渴望解脱的心情。他希望通过佛法修行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脱。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