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老矣为谁容,岁晏离居事事慵。
竹火佐厨分佛供,山云留榻怯晨钟。
侵寻旅况年光似,咫尺乡关雾霭封。
野性已拚林卧隐,题诗休倩碧纱笼。
【注释】
- 生涯老矣为谁容:生涯老矣,年岁已高。为谁容,为谁而活?
- 岁晏离居事事慵:岁晏,岁末,冬天。离居,指远离家乡居住他乡。事事慵,事事都懒散。
- 竹火佐厨分佛供:竹火,用竹子制作的火把或火盆。佐厨,辅助厨房。分佛供,用来供奉佛像。
- 山云留榻怯晨钟:山云,山中云雾。留榻,指留宿在寺庙的床铺上。
- 侵寻旅况年光似:侵寻,慢慢体会。旅况,旅途中的生活状态。年光似,一年的时间好像过去了一样。
- 咫尺乡关雾霭封:咫尺,很近,近在眼前。乡关,家乡和关隘。
- 野性已拚林卧隐:野性,野外的性情,指隐居生活。已拚,已经决定。
- 题诗休倩碧纱笼:题诗,题写的诗。碧纱笼,一种用绿色的丝绸做的笼子,用来装东西。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延祥寺题壁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首句“生涯老矣为谁容”,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已到了人生暮年,为谁而活成为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里的“生涯”、“老矣”都是对自身经历的总结,而“为谁容”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次句“岁晏离居事事慵”,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岁晏,即岁末。离居,指远离家乡居住他乡。事事慵,事事都懒散。这一句通过描绘诗人在寒冷的季节里懒散地生活着,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自然景物的描写。“竹火佐厨分佛供”,诗人利用竹火来辅助厨房,为佛像提供供品。这里的竹火象征着生活中的温暖和希望,而佛供则代表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山云留榻怯晨钟”,诗人选择留宿在寺庙的床铺上,感受山间早晨的云雾。这里的山云和晨钟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侵寻旅况年光似,咫尺乡关雾霭封”,诗人慢慢体会旅途中的岁月流逝,发现距离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近,却被雾气所笼罩。这里的“侵寻”和“咫尺”都带有一种无奈和辛酸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野性已拚林卧隐,题诗休倩碧纱笼”,诗人决定放下世俗的名利,过一种隐居的生活。在这里,“野性”指的是自然的本性,而“林卧隐”则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方式。最后的“题诗休倩碧纱笼”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不再借助任何外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