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人亦孔痗,饥馑接疮痍。
兵后荒常必,黎馀旱易欺。
何臣容节矫,无地可民移。
万里萧条客,分餐欲济谁。
【注释】
哀东人三首:指杜甫在长安所作的《哀王孙》诗的第三首,题为“哀东人”。孔:甚;疮痍:创伤。兵后:指安史之乱平定后。荒常:荒废常法。黎馀:黎民。旱易欺:天旱容易发生饥荒。无地可民移:没有地方可以迁徙百姓。萧条客:漂泊流落在外地的游子。分餐:同食。济:渡。
【赏析】
此为杜甫《哀王孙》诗的第三首。诗中写诗人对流亡在外的人民深切的同情,对他们遭受的痛苦表示无限的关切和怜悯。
“东人亦孔痗”,意思是说:被灾的东人也是十分痛苦。痗,病的意思。这句是总写当时人民所遭遇的苦难。
“饥馑接疮痍。”饥馑:因饥荒而死亡,或因饥饿而生病。疮痍:战乱造成的创伤,这里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句是说:饥荒接连不断,战争创伤累累。
“兵后荒常必,黎余旱易欺。”兵后:指唐肃宗至德年间,安禄山叛军进犯长安时,唐玄宗曾逃往四川成都,杜甫也随侍左右,后来肃宗还都后,杜甫曾去奉迎。荒常:荒废常规。黎余:百姓。这两句是说:兵后荒废常法,百姓遭难,天灾又使人民更加困苦。
“何臣容节矫”,这句的意思是:我有什么资格能保持节操呢?容节:指有志于恢复中原的人士。矫,强也。这句是说:我有什么资格能够坚守节操呢?
“无地可民移。”这句的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迁徙百姓。这句是说:没有地方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
“万里萧条客,分餐欲济谁。”这句的意思是:天涯沦落人,只有靠乞讨为生,想渡过长江去投奔他乡,又能投奔到哪里去呢。这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写照,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