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诸山动,飘零一叶浮。
风涛观素履,忠信任虚舟。
不历鲸波变,安知鲛泣愁。
平生夷险故,事往默追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其主旨,体会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的要求作答。题中要求“赏析”,首先要指出诗歌的三要素(描写对象、描写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注释进行分析。
本题中,“倏忽诸山动,飘零一叶浮”,写诗人在采石矶上看到的景象。“诸山”即群山。“动”与“浮”是互文,既说诸山摇动,又说树叶飘荡。“诸山”指江岸,而“动”则指风。“倏忽”形容风来得快,转瞬之间,就使群山摇动起来。“诸山”“飘零”是说风来势猛,树叶随风飘荡。这两句写出了江风的猛烈,也写出了江面上的景色,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风涛观素履,忠信任虚舟”,诗人在江边驻足,观察风浪。这里用“素履”比喻轻装,“虚舟”比喻顺流而下的小舟。“素履”与“忠信”是互文,既说轻装赴任,又说忠于职守,都表示不图名利,只求报效国家。“虚舟”与“忠信”是互文,既说顺流而下,又说明忠诚信义。“不历鲸波变,安知鲛泣愁”,诗人认为,如果自己不经过大风浪的考验,又怎能知道大鱼的哀伤呢?“历”在这里有经历的意思。诗人认为,只有经受过大风浪的考验,才能知道大鱼因失去亲人而哀伤的苦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风波的深刻体验。
“平生夷险故,事往默追求”,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所以总是默默无闻地追求理想。“夷险”与“求”是互文,既说平平安安,又说明追求理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坎坷人生的态度和精神风貌。
【答案】
译文:
忽然间群山摇动,一片树叶漂荡在江面。面对狂风巨浪,我不禁想到那些忠诚信义的人,他们像一只孤舟一样,在风涛之中漂泊不定。没有经历过大风浪的考验,又怎能知道海中的大鱼因为失去了亲人而哀伤痛哭呢?我一生经历着许多艰险,因此总是默默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写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秋,时诗人正在江西铅山县任职。诗中记叙了诗人在采石矶上观赏风浪、思考人生的一段经历。诗人从江边的景色入手,由远及近,以动衬静,通过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