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兼旷览,求应总纷纷。
雅颂如能得,兴观亦可群。
倾谈初束帛,豁意已披云。
默尔精魂感,相同独向君。
宋九青给谏将联诗社诗以商之三首冥思兼旷览,求应总纷纷。
雅颂如能得,兴观亦可群。
倾谈初束帛,豁意已披云。
默尔精魂感,相同独向君。
注释:
- 冥思兼旷览:沉思并放眼远望。
- 求应总纷纷:各种事物都在不断变化。
- 雅颂如能得:如果能够掌握雅和颂的精髓。
- 兴观亦可群:兴(兴起、兴致)和观(观察、观赏)也可以聚集在一起。
- 倾谈初束帛:初次交谈就像是用丝帛束起来的礼物。
- 豁意已披云:打开胸怀像是拨开云雾一样。
- 默尔精魂感:默默思考,感动于内心的精神。
- 相同独向君:与您相同,我独自向您表达敬意。
赏析:
这首诗是宋九青给谏为联诗社的诗作之一,旨在探讨诗歌创作中的冥思与旷览,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并应用雅颂来提高诗歌的艺术性。
诗的第一句“冥思兼旷览”表达了诗人在创作前深思熟虑,同时广泛观察周围的世界。这里的“旷览”暗示了诗人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第二句“求应总纷纷”则描绘了一个动态的世界,其中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中。这种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他试图捕捉这些瞬间变化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行诗继续深入探索诗歌的主题。“雅颂如能得”意味着如果能掌握诗歌的精髓,就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这里的“兴观也可群”表明诗歌不仅仅是技巧的表现,更是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交流。
第四句“倾谈初束帛”可能指的是诗人最初与他人交流时的谦虚态度,如同用丝帛束起的礼物一样珍贵。这象征着他对诗歌艺术的敬畏和尊重。
最后的两句“豁意已披云”和“默尔精魂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美的感悟。他打开了心扉,仿佛拨开了云雾,感受到了美的本质。而“相同的独向君”则表明尽管他与许多人有共同点,但只有他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整首诗通过对冥思、旷览、雅颂、兴观、倾谈等元素的讨论,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它鼓励读者在创作中追求深度和美感,同时也提醒人们珍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