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易水表前名,叹息荆卿事未成。
壮士秦廷空浪死,衣冠是日仅偷生。
膻尘遂染寒风色,茄管宁知变徵声。
最下流头经马饮,春来岸草尚欹倾。

雄邑道中见易水愤胡马之污清流也雄县,即今河北省定州市。易水,在河北易县,是古代燕国的南界。这里泛指北方边陲之地。

萧萧易水表前名,叹息荆卿事未成。

“萧萧”形容水流的声响;“易水”,古地名,在今北京市西南,是古代燕国的南界;“荆卿”,指荆轲;“事未成”,谓其刺秦王未遂而遇害。此句意谓:在雄县道中遥望易水,感叹当年荆轲未能完成刺秦的大业。

壮士秦廷空浪死,衣冠是日仅偷生。

“壮士”句,谓当年荆轲虽为勇士,然在秦廷上徒然地挥剑自尽,毫无成效。“衣冠”,谓衣着和帽子,此处指代士人。“是日”,当日。此句意谓:当年那些身着文官袍服、戴着官帽(衣冠)的士人,如今只能在朝廷苟且度日,没有真正的作为。

膻尘遂染寒风色,茄管宁知变徵声。

“膻尘”,指腥膻污浊之气;“寒风色”,喻国运不振、时局艰难。“茄管”,指笛子;“变徵声”,指悲凉之声。此句意为:那腥膻污浊之风已吹遍大地,使得寒风凄厉,国家危亡之际,无人知晓那悲凉的变徵之声。

最下流头经马饮,春来岸草尚欹倾。

“下流”,指下游地区;“最下流”即最下游。“马饮”,指河边有马匹饮水。“岸草”,岸边的草地。“欹倾”,倾斜。此句意为:最下游的河水经过马儿饮水之处,随着春天的到来,岸边的草地依旧东倒西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首联通过“易水”、“荆卿”等关键词,描绘了一幅壮士未成大业的悲壮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惋惜。颔联则通过对“壮士秦廷空浪死,衣冠是日仅偷生”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的士人只能寄希望于权贵,而不能为国家作出实质性贡献的现实。颈联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危局,“膻尘”、“寒风色”、“变徵声”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衰败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尾联通过“最下流头经马饮,春来岸草尚欹倾”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