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沉端不问君平,千里相思叹友生。
自学玄奇甘寂寞,独期清俭减驺声。
六年久令诗书负,八载依稀礼乐明。
愧汝师臣犹鞅掌,于余执戟未全轻。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所作。这一年,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了大半,但朝廷内部的斗争却越来越激烈。杜甫因为参与了朝政纷争,被贬为左拾遗,负责起草文书、记录史实等琐碎工作,因此他的心情一直很压抑。

这首诗的首联“升沉端不问君平,千里相思叹友生”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担忧。他不想参与其中的是非曲直,只想远离是非之地,过着清闲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不得不卷入这场纷争之中。这一句中的“君平”,指的是汉代的方士东方朔,他擅长卜卦,能够预测吉凶祸福。而“千里相思”则是指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颔联“自学玄奇甘寂寞,独期清俭减驺声”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追求清静、淡泊名利的态度的表达。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如同道家的玄妙一样,不求名利,只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同时,他也期待自己的生活能够减少一些奢华与繁华,过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里的“清俭”指的是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驺声”则是指车马的声音,象征着繁华与喧嚣。

颈联“六年久令诗书负,八载依稀礼乐明”反映了诗人在这段时间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他曾经长时间地承担着撰写文书的工作,以至于连自己的诗歌和书籍都感到辜负了;而在经历了八年的时间后,虽然礼乐文化有所恢复,但仍显得有些模糊不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尾联“愧汝师臣犹鞅掌,于余执戟未全轻”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的反思。他觉得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却无法为国家效力,反而还要忍受这种煎熬;而对于自己来说,虽然曾经担任过官职,但现在又回到了平民的身份,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受到重用。这一句中的“师臣”指的是他的老师和朋友,而“执戟”则是指担任官职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苦闷与挣扎。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注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的看法。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