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之中搆室,开窗于北高眠。
何知汉与魏晋,自谓无怀葛天。

宛在堂中即事

郭之奇,明代诗人,其诗作《宛在堂中即事》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隐逸生活的喜爱。本诗描述了在水中央建造小屋的景象,并通过开窗欣赏北边高眠的情景,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

  1. 诗句注释与译文
  • 宛在堂中即事
  • 描述在水中心建造了一座小屋子,通过开窗可以欣赏到北边的高眠景象。
  • 执戟多年倦客
  • 描述自己多年从军,现在已厌倦了这种生活状态。
  • 草玄独俟知己
  • 独自等待有知音的人来理解自己的思想。
  1. 赏析与背景补充
  • 诗作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水中央建造小屋子和开窗欣赏高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 执戟多年倦客
  • 描述了诗人多年从军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于从军的厌倦和疲惫。
  • 草玄独俟知己
  • 表达了诗人独自等待有知音人来理解和赏识自己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期待。
  • 晓树临风骤舞
  • 描绘了早晨树木随风摇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 昏潮带月潜来
  • 描述了夜晚潮水带着月光悄然而来的景象,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和诗意。
  • 忘言独对终日
  • 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时忘却言语,享受宁静时刻的心境。
  • 柴扉不开
  • 描绘了诗人独自关上柴扉,不与他人交流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持。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山水之间的小屋和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期待,通过独自欣赏自然美景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的追求和对于知音难觅的无奈。
  1. 创作背景
  • 由于郭之奇生活在明代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怀才不遇之感,因此郭之奇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寻。
  1. 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文人内心世界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现代社会人们精神追求的视角。
  •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郭之奇的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追求心灵自由,并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