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生风有候,徐徐分远山。
春情驱之出,天籁不可关。
参差千树叶,晻霭百云弯。
但望神已怿,披襟况洗颜。
【注释】
襟风:披襟揽风。比喻心胸开朗,无拘无束。
阴生:指山间的云雾。
分远山:指云雾缭绕着远处的山峦。
春情驱之出:春天的情怀驱使着云气散开。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泛指一切声音。
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晻霭:形容天色阴沉昏暗,也形容树木枝叶茂盛、葱茏。
神:指诗人自己。怿(yì逸):愉快高兴。
披襟:敞开衣襟。
【赏析】
《襟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天宝二年(742),当时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因受谗被疏,于是离京而去,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生活。《李太白集注》引《唐才子传》云:“公(李白)既去,有《江夏别宋之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皆感时之作。”此诗就是作者在离开长安之际所作。
首句“阴生风有候”,点明季节和天气条件;“有候”即气候条件适宜。次句“徐徐分远山”,写风起时的景象。“徐徐”二字,写出风势的缓慢,表现了一种从容舒缓的美感。“分远山”三字,描绘了云雾缭绕远山的意境,使画面生动而具有诗意。
三四两句写“春情驱之出”。“春情”即春天的情趣,这里指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天籁不可关”,“关”通“缄”,“关”字在这里用作“闭塞”“阻止”之意,即春情驱使着云气散开。“天籁”即自然的声音。“天籁”不可“关”,就是说春情驱使着云气散开的美景是无法被关闭或掩盖的。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希望与外界万物交流的渴望。
五六两句写“参差千树叶,晻霭百云弯”。“参差”形容树叶高低错落的样子。“晻霭”形容天色阴霾、暗淡的样子。“百云”,指天空中的众多云朵。“弯”字写出云层的弯曲形状。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景象,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末两句写“但望神已怿,披襟况洗颜”。意思是说,只要心中充满喜悦,就可以像诗人一样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必拘泥于形式和规矩。“披襟”即解衣宽衣,敞开衣襟,表示无所拘束的意思。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