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制宜人不厌奇,诸臣陈力已心驰。
簿书期满观中秘,弼教功成望百揆。
钱谷兵刑非相事,股肱耳目有新司。
即今师济盈中外,可许登庸答帝咨。
【注释】:
王制:即《周礼》的《天官冢宰》。宜人:指宰相。《汉书·古今人表序》说:“古之所谓‘宜人’者,谓贤也,今之所谓‘宜人’者,非贤也。”
陈力:陈述自己的才能。已:止、罢。心驰:心神飞扬,这里指对某事十分关心。簿书满案:指公事繁忙。中秘:指皇帝所居宫禁之内。弼教功成:辅助帝王教化有功。望百揆:想登上宰相的职位。
钱谷兵刑:指财政、赋税、军政、刑法等国家大事。股肱耳目:比喻辅佐君主的人或事物。有新司:指有新的机构负责这些事情。师济,指军队的胜利,盈中外,意谓遍及朝廷内外。登庸,指选拔人才担任重要职务。答帝咨:回答皇帝的咨询。
【赏析】:
这是一首应诏所作的诗。当时,唐玄宗正在开元年间,他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生产也有一定的发展,因而诗人希望唐玄宗能够继续这种良好的政治局面,以利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八咏》,表达自己的这种愿望。
第一句“王制宜人不厌奇”,大意是说:古代的贤明的宰相不嫌奇怪的事情。“宜人”,指宰相,古代称三公九卿为“宜人”。这里强调宰相应该具有卓越的才智,不厌奇怪的事情。“宜人”二字,既点出此诗题旨,又点明作者身份,与首句后半句“诸臣陈力已心驰”照应。这一句,既是全诗的总纲,又是全诗的发端。
“诸臣陈力已心驰”,大意是说:众位宰相们纷纷陈述自己的才干和功绩,使我的心驰神往。“诸臣”,泛指众位宰相。“陈力”,指陈述自己的才干和功绩。“心驰”,指心意飞腾,神往。“已”,止、罢。这句,写宰相们争相陈述自己才干和功绩的情景,为下文具体描写作铺垫。
第二句“簿书期满观中秘”,“簿书”,即官府文书,“中秘”,指宫中机要事务。“期满”,指任期届满。“观”,观察、察看的意思。“弼教功成望百揆”,“弼教”,辅政大臣。“功成”,指辅政大臣功德圆满。“望百揆”,指想当丞相。“百揆”,指百官之首。这句,大意是说:我任职期满之后,去察看宫中机要事务;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功德圆满,希望皇上让我担任宰相,当上百官之首。两句,一前一后,互为转折,既写出了诗人在朝中的活动,也写出了他对宰相这个职位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钱谷兵刑非相事”,“钱谷”,指钱财、粮食;“兵刑”,指军事、刑法。“相事”,指辅佐君主的政事。这句大意是说:钱财、粮食、军事、刑法这些国家大事,并不是我的本职。“非”,不是。这句,承上启下,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为下面写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作了铺垫。
第四句“股肱耳目有新司”,“股肱”,比喻辅佐君主的人或事物;“耳目”,比喻辅佐君主的耳目;“新司”,指新的机构,这里指新的宰相机构。“有新司”,指有了新的机构。这句大意是说: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人和耳目,现在有了新的机构来承担。这里把辅佐君王的人比作股肱,把辅佐君王的耳目比作耳目,形象而贴切。这句承上启下,既表达了诗人对新机构的看法,又表明了自己愿意出来做这件事。
最后一句“即今师济盈中外”,“师济”,指军队的胜利;“盈”,充满、充实的意思;“中外”,指朝廷内外。这句大意是说:如今军队取得了胜利,朝廷内外都充满了喜悦。这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写的内容进行小结,又是对后面所写的内容进行铺垫。
从开头到结尾,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对宰相职责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