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当远树,悠然共水山。
天籁驱之出,春情不可关。
春光将欲去,春风那得闲。
微凉下苍壁,虚声走碧湾。
烟云相对发,忽向此中还。
清泠动耳目,吾亦散羁颜。

诗句释义与译文

披襟当远树,悠然共水山。
天籁驱之出,春情不可关。
春光将欲去,春风那得闲。
微凉下苍壁,虚声走碧湾。
烟云相对发,忽向此中还。
清泠动耳目,吾亦散羁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披襟”这一动作表现其内心的轻松和自在,随后的四句诗则详细描述了他与自然景观的交流和互动。

  • 第一句“披襟当远树,悠然共水山。”中的“披襟”象征着诗人敞开胸怀,与远处的树木和水流相融合。这种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宁静与自得。

  • “天籁驱之出,春情不可关。”描绘了自然声音(如风声、水流等)引导着诗人走出尘世的烦恼和情感的纠结。这里的“天籁”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鸣等,它们似乎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驱散或转移诗人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

  • 接下来的三句“春光将欲去,春风那得闲。微凉下苍壁,虚声走碧湾。”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描绘。这里,春天即将结束,而春天的美好时光却无法被完全把握。诗人感受到微凉的气息从山上流下,伴随着虚无缥缈的声音飘荡在碧绿的江湾上。这几句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 最后两句“烟云相对发,忽向此中还。”则转向了更抽象的概念。在这里,烟云和自然景物似乎同时出现并开始消散,然后又重新聚集在一起。这种景象象征着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循环往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存在的哲学思考。

  •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画面,并通过诗人的感受和体验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哲思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