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日在南,南溟咫尺望天涵。
七年为政方逾一,四海同风不待三。
卜世何人休鼎问,考时非我孰今担。
自收国烬归成旅,岂向身馀较履簪。
紫气东来日在南,南溟咫尺望天涵。
七年为政方逾一,四海同风不待三。
卜世何人休鼎问,考时非我孰今担。
自收国烬归成旅,岂向身馀较履簪。
注释:
(1)紫气东来日在南,南溟咫尺望天涵:紫气是祥瑞之气,东来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紫气在南方则意味着旭日初升,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南溟指的是广阔的南海,咫尺则表示距离很近,意思是说太阳刚刚升起,距离近得可以伸手触及到天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新年伊始,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心情。
(2)七年为政方逾一,四海同风不待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政治生涯的反思。其中“方逾一”指的是已经度过了七个年头,“不待三”则表示不需要等到第三年,意味着他的政绩已经非常显著,无需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和成就的自信。
(3)卜世何人休鼎问,考时非我孰今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和担当。其中“卜世何人休鼎问”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谁会停止使用鼎这种重要的工具呢?“考时非我孰今担”则表示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是我承担这个责任,又有谁能胜任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责任的认识,也暗示了他不愿意推卸责任,愿意承担起这份重担。
(4)自收国烬归成旅,岂向身馀较履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其中“自收国烬归成旅”指的是收复国家之后,将国家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大家庭;“岂向身馀较履簪”则是表示自己已经不再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更加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他对于个人功名的看法和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甲午元日所作,共两首。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和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第二首则反思了自己在政治事业上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