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碧涧松,郁郁幽岩草。
深玄依化迹,精气微相保。
轻霜动晓华,独爱秋光好。
嗟兹浮坠叶,几向狂飙扫。
徒分枝干馀,不见根株老。
造物者何心,春荣而冬稿。
春亦不任恩,冬亦不任懊。
岁寒然后知,当时何足道。
【注释】
①《离骚》:《楚辞》名篇,屈原所作。“离”是遭逢的意思。②秋怀诗:秋天感怀的诗歌。③碧涧:绿水。④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⑤化迹:造化的痕迹。⑥精气:指生命力。⑦晓华:晨曦中的花。⑧嗟兹:叹此。⑨造物者:造物主,即天帝或主宰者。⑩春荣:春天万物生长繁茂的景象。11冬稿:冬天万物凋残的景象。12何足道:不足为道,不值得一谈。
【译文】
绿涧边松树挺立,幽岩上草木葱茏。
深奥玄妙依循造化的踪迹,生命力微薄却相依相保。
轻霜打醒了早晨的花,独自欣赏秋光多么美好!
叹息那飘零的落叶,几度被狂飙扫荡。
徒然剩下枝干之余,看不见根株在老天。
苍天主宰者的心,春天让万物生长繁盛,冬天又使万物枯黄凋谢。
春天也不任凭它的恩惠,冬天也任凭它懊恼。
到了岁寒时节才知道,当时的荣华是多么不值得道。
【赏析】
《念八立冬作秋怀诗三首》,这是一组咏物抒怀之作,作者以自然景物喻人、寓情于景,寄寓了对人生、社会的种种感慨。
第一首起句写碧涧松和幽岩草的蓬勃生机。碧涧松青翠欲滴,幽岩上的草郁郁葱葱,显示出勃勃的生命力。“碧涧”点明其所处的环境,“幽岩”表明它们生长的位置。“离离”二字,写出了松与草的生机盎然。“深玄”二句,写深山中的松、草如何依循造化之迹,生生不息。“精气”指生命力,“微相保”表明生命力微小,但却相互保护,不离不弃。这两句既写松、草,又暗含诗人自己的情怀。“轻霜”二句承“深玄”,写清晨霜打花蕾,使它们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但生命短暂。“独爱”二句,写自己偏爱秋光,因为秋光明媚,令人喜爱。“嗟兹”“几向”,感叹落叶被狂风扫荡,表达了诗人对落叶命运的同情。“徒分”“不见”,写出了枝叶虽多,但无根株之长;“造物者”一句,表明了对造物者的愤怒。造物者为何要这样对待生灵?难道只知春而不知冬吗?最后两句,诗人以“岁寒”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有追求,并不因岁寒而自弃,表达了诗人的坚贞不屈。
第二首起句写秋夜中明亮的月亮。明月映照在清冷的涧水里,使溪流显得更加明亮、清澈。“独爱秋光好”一句,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嗟兹”二句,诗人感叹落叶纷纷被秋风扫去。“几向”二字,表现出落叶命运的凄惨。“徒分”二句,写落叶虽多,但无根株之长;“造物者”一句,表明了对造物者的愤怒。造物者为何要这样对待生灵?难道只知春而不知冬吗?最后两句,诗人以“春亦不任恩”自比,表达自己虽有春天般的才华,但仍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冬亦不任懊”二句,诗人以“岁寒而后知”自比,表明自己只有经受住寒冬的考验,才能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当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春风得意的追忆,以及由此而生出的遗憾之情。
第三首起句写晨曦中的花,色彩鲜艳,令人喜爱。“嗟兹”二句,诗人感叹落叶纷纷被狂风扫去。“徒分”二句,写落叶虽多,但无根株之长;“造物者”一句,表明了对造物者的愤怒。造物者为何要这样对待生灵?难道只知春而不知冬吗?最后两句,诗人以“春荣而冬稿”自比,表明自己只有经历过人生的春夏秋冬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可贵。“春亦不任恩,冬亦不任懊”二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由此而生出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诗人以“岁寒然后知”自比,表明自己只有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才能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