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舍我翔,何为乎四方。
四方及山水,谅非魂所喜。
魂兮莫之东,终风多噎蒙。
魂兮莫之南,炎土蔽飞岚。
魂兮莫之西,流沙千里迷。
魂兮莫之北,烛龙衔霜逼。
魂兮莫之山,深林恶兽顽。
魂兮莫之海,巨壑狂波在。
魂兮从我归,百岁岂相违。
魂兮归去来,胡为令我哀。

【注释】

季秋:秋季之末,农历九月。晦日:即月末之日。五节:指古代的五个时节。百宜山:地名,在今河南辉县西南。

舍我翔:抛弃我飞走。何为乎四方:为何要向四面八方飞去。

及山水:到达山川水土。谅非魂所喜:大概不是魂魄所喜欢的。谅:大概。

莫之东:不要向东去。终风:大风。多噎蒙:被大风噎得迷糊不清。

莫之南:不要向南去。炎土:炎热的土地。蔽飞岚:遮蔽着飞翔的云霞。

莫之西:不要向西去。流沙:沙漠。千里迷:迷失了数千里。

莫之北:不要向北去。烛龙:传说中的神物。衔霜逼:用寒光逼迫。

从我归:跟随我从故乡归来。百岁岂相违:一百年的时间怎么能违背呢?

来:回来。胡为:为什么。令我哀:让我感到悲哀。

【赏析】

《招魂》是屈原的作品,作于怀王二十四年(前273)五月。当时楚国都城被秦兵攻占,屈原忧心如焚,遂作此诗,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眷恋和忧国之心。全诗采用反复咏叹的形式,将诗人对国土沦亡的沉痛心情和对祖国河山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这首诗共有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魂兮舍我翔”三句写魂魄离开人世而去。“舍我”,犹言“舍弃我”。 “魂兮”,语词,无义。“翔”字,本义为飞翔,此处引申为离去之意。“何为乎四方”四句写魂魄四处飘荡,不愿归返。“四方及山水”,言魂魄四处飘荡,不知归宿何处。 “谅非魂所喜”“谅”字,本义为确实。“非”,通“弗”,不的意思。这两句说魂魄离开人世,实在不是魂魄所喜欢的事情,所以魂魄不愿意四处飘荡。

第二部分“魂兮莫之东”四句写魂魄不要去东方,那里有大风,令人迷离。“终风”二字,形容大风刮得很凶猛,把魂魄吹得晕头转向,不能辨明东西南北。“莫之南”二句写魂魄不要去南方,那里有炎热的大地,令人窒息难耐。“炎土”二字,形容炎热的大地使人无法忍受。“蔽飞岚”三句写魂魄不要去西方,那里有漫天的飞尘云气遮蔽了天空,令人难以看清方向。“流沙千里迷”二句写魂魄不要去北方,那里有茫茫的沙漠,令人迷失了方向。“烛龙”是神话中的神物,能喷出寒光。这里用以比喻猛烈的风雨,使魂魄受到惊吓。

第三部分“魂兮从我归”四句写魂魄随我归来,一百年的时光又有什么妨害呢?“百岁岂相违”,言一百年的时光又有什么妨害呢?“岂”,同“哪”,反问语气词。“相违”二字,意思是不相违背。这两句是说:魂魄啊,你随我从故乡归来,百年的时光又有什么妨碍呢?

最后四句“魂兮归去来”四句写魂魄为什么要使我悲伤呢?“胡为令我哀”,言为什么使我感到忧伤?“哀”,同“悲”,悲伤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魂魄啊,你为什么使我悲伤呢?

这首诗是屈原借己之口而作,通过反复咏叹的手法,把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屈原那种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