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冥思夜稍清,澄潭返映入舟明。
照来山月愁中影,流去烟波梦里声。
悔著僧衣迟一步,欲求仙路转多程。
已知始误难终误,未及无生愧有生。
【注释】
- 冥思:沉思,深思。
- 照来山月愁中影:月光映照下山中的景色,使人产生忧愁之感。
- 流去烟波梦里声:船在水中漂流的声音如同梦境一般虚幻飘渺。
- 悔著僧衣迟一步:后悔当初穿着僧衣没有及时行动。
- 欲求仙路转多程:想要找到通往仙人的道路需要经历许多困难和艰辛的旅程。
- 已知始误难终误:知道最初犯下的错误难以挽回,最终的错误也难以纠正。
- 未及无生愧有生:未能领悟到生命的意义而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泊藤县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修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句“独坐冥思夜稍清”,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船上,深夜时分,环境显得更加寂静而清幽。这一句营造出了一种孤独、沉思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澄潭返映入舟明”,则通过倒影的方式,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澄潭”指的是清澈的水面,而“返映”则形容倒影与实景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种对比和映衬使得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更加深刻。
第三句“照来山月愁中影”,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月光映照下的山峦,仿佛带着诗人的忧愁,让人心生感慨。这里的“愁中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第四句“流去烟波梦里声”,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延伸。诗人想象着船只在烟波浩渺的水域中飘荡的景象,声音如同梦境般虚幻飘渺。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
最后两句“悔著僧衣迟一步,欲求仙路转多程”,则是诗人对于修行之路的反思。他意识到,想要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解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时间。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执着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修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感悟。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既有对过去错误的反省,也有对未来道路的展望。这种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使其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