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山河入望寒,新亭风景自漫漫。
江楼月放深宵眼,星洞云浮五夜冠。
寒树依微霜乍染,秋潮转盛露加繁。
心随流水悠悠去,愁对商飔动晓澜。

【解析】

1.“寒”:形容词作名词,指“国山河”。

2.“漫漫”:指“新亭风景”。

3.“江楼月放深宵眼,星洞云浮五夜冠”:意思是“江楼上的月亮在深夜中放出光芒,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闪烁;云雾缭绕,犹如天上的云彩漂浮在空中。”

4.“心随流水悠悠去,愁对商飔动晓澜”,意思是“我的心随着河水缓缓流走,愁绪对着商风吹拂的晨风荡漾。”

5.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李益的作品,写诗人在端州(今广东肇庆)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故地山河,入目皆寒;颔联写端州山水,自成一派;颈联写夜景之美;尾联写心情之苦。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富有情致。

【答案】

译文:

故园山河入望寒,新亭风景自漫长。

江楼月放深宵眼,星洞云浮五夜冠。

寒树依微霜乍染,秋潮转盛露加繁。

心随流水悠悠去,愁对商飔动晓澜。

注释:

①故国山河入望寒:故乡的山河进入视线,感到一片寒冷。

②新亭风景自漫漫:新的景色也显得那么长、那么广。

③江楼月放深宵眼:夜晚的江楼上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眼睛。

④星洞云浮五夜冠:星星点点的像云一样飘浮在天空,好像天上的星辰一样。

⑤寒树依微霜乍染:冷清的树梢上,刚刚下过的细碎的雪粉还带着湿润。

⑥秋潮转盛露加繁:秋天的潮汐转盛了,水边的花草都沾满了露水。

赏析:

此诗为唐代李益的作品。唐人咏物诗多写自然景色,而李益却不同凡响。《夜至端州驿》一诗就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端州的山川风光和作者的情怀。

首句“故国山河入望寒”,写远客思乡之情。“故国”即家乡,这里泛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山河”指国家,这里指故乡。“寒”字用得极为准确。一个“入”字,表明了故土的遥远,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山河”一词,既指国土,又含有山河壮丽之意。这两句诗把诗人的心境表达得十分清晰。

次句“新亭风景自漫漫”,进一步点出题意,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新亭风景。“新亭”指的是建于晋太元中(公元376—402年)的石头城,因城址在秦时为始皇所筑石头山上而得名。“风景”二字概括了诗人所见的端州山水景色。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远眺眼前美景,不禁感慨万千。“自漫漫”三字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三联“江楼月放深宵眼,星洞云浮五夜冠”,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夜色美景。“江楼”、“深宵”等词语,把读者引入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中。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仰望星空,只见明月高悬夜空,宛如璀璨的珍珠,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而云海翻滚,仿佛银河横空,气势磅礴。这两句诗把诗人所看到的美景写得生动逼真、形象鲜明。

最后两联“寒树依微霜乍染,秋潮转盛露加繁”,抒发了诗人内心愁苦之情。“寒树”、“霜”、“转盛”等词语,把读者引入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中。诗人看到树上积满了白霜,不禁想起了故乡的山岗,心中涌起一阵哀愁。而秋季的湖水涨满,岸边草木茂盛,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与诗人心中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把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富有情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