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增山色倍迷冥,洒雾挥岚出翠屏。
谁遣巨灵千手擘,遥分西土万峰青。
阆风杂揉劖幽壁,悬圃依稀刷化扃。
误疑子晋吹笙过,错认湘娥采杜停。
霓裳飒沓浮真影,云髻潇疏动远馨。
自从触斗于天象,忽漫倾河落地星。
留与人间呈幻诡,偶当涯角露精灵。
望夫石上石如刺,回雁峰头峰似铏。
割尽九回肠寸寸,添成万点泪零零。
垂乳多端凭挂搭,含霞随处想珑玲。
胡帝胡天图莫就,为云为雨梦难醒。
安知此日乘槎者,欲写山心不但形。
【注释】
五夕:指农历五月的傍晚,也即七夕之夜。星屏村:在今四川彭山县南。奇峰:奇特的山峰。幻岫:神奇的山岫。得云雨而增异:因云雨的滋润而显得神奇。
“雨”二句:形容云雾缭绕,山色更加迷人。倍:更加。迷冥:迷茫昏暗。
“谁遣”二句:形容山景如巨灵神挥舞双手,将西土万峰分成青翠一片。擘:分开。
阆风:阆风山。阆风杂揉劖:指阆风的山势曲折蜿蜒,犹如被切割、揉合而成。幽壁:深峻的山壁。
“悬圃”二句:指仙境中的蓬莱仙岛和瑶台。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刷化扃:涂抹着云雾。
子晋:传说中的吹笙者,据说他的歌声能使人陶醉。错认:误以为。湘娥:传说中的湘水女神,传说她曾乘着长裙在河边采桑。杜:桑树。
霓裳:彩虹般的衣裳,比喻神仙所穿五彩衣。飒沓:飘飘然的样子。真影:神仙之身。
云髻:云状的发髻,指仙女的头发。潇疏:飘散稀疏的样子。动远馨:飘荡在远方。
触斗:指天象变化无常。于:介词,在。天象:天象的变化。
倾河:指银河倾斜下来,坠落地上。落星:落下的星星。
人间:人间景象。呈幻诡:展示出虚幻多变的景象。
“望夫石”二句:形容石头坚硬如刺,山峰险峻如同铡刀。上一句是说石上的纹理像针一样尖锐。石如刺,回雁峰头峰似铏(xíng):形容山峰挺拔高耸,形状像刀口一样的铡刀。
割尽:指用尽全力也割不断。九回肠:形容痛苦万分,九回肠都割断了。寸寸:形容非常之多。
添成:增添了多少。万点泪:指流下的泪水有多少点。零零:形容很多。
垂乳:指乳房下垂,多端:多姿多彩。凭挂搭:靠着什么来支撑。含霞:指含着朝霞。想珑玲:形容山形优美,玲珑剔透。
胡帝:古代神话中北方的帝王,这里借指胡地或北方。胡天:古代对北方的一种称谓。图:描绘、雕刻。莫就:不能完成。为云为雨:像云和雨一样变幻多姿。梦难醒:梦中的境界难以醒来。
安知:哪里知道?此日:指今日。乘槎(chá):古时传说乘槎船渡海,槎船就是木筏子。写山心:描写山的景色。不但:不仅仅。形:形态、形象。
【赏析】
本诗是诗人观星后写的咏山之作,全篇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把山比作有生命的物体,把山的景色写得栩栩如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首联写星屏村奇峰幻岫得云雨而增异,雨增山色倍迷冥。“雨增山色”四字写出了雨后的山色如何美,“倍迷冥”三字则进一步写出了雨后山色给人的感受,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之中。“洒雾挥岚出翠屏”一句既写出了雨后的山色,又写出了雨后的空气清新,使人感到清爽舒适。
颔联两句写山景,用“谁遣巨灵千手擘,遥分西土万峰青”来形容山的雄伟壮观;“阆风杂揉劖幽壁”两句则是从侧面描写山的神奇美妙之处。“阆风”是指阆风山,“杂揉劖幽壁”则是指阆风山的形势曲折蜿蜒,如同被切割、揉合而成一般。“缥缈”二字则进一步突出了这一特点,使整个诗句生动活泼起来。
颈联两句继续写山景,用“误疑子晋吹笙过,错认湘娥采杜停”来形容山的神奇美妙之处。“子晋”指的是传说中的吹笙者,他的声音能使人陶醉;“湘娥”则是指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她曾经乘着长裙在河边采桑。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山的景色,而且写出了诗人对山的敬仰之情。
尾联两句写山景,用“霓裳飒沓浮真影,云髻潇疏动远馨”来形容天上的云彩和山间的雾气交织在一起的情景;用“自触斗于天象,忽漫倾河落地星”来形容山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河流相互交错的景象。这些诗句既写出了山的气势磅礴,又写出了山的灵动飘逸。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山水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