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风雨夜,思古复思今。
姚姒生何远,黄农没已深。
鸡鸣君子意,牛角大臣心。
侧枕依寒漏,商歌那可寻。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句。第一、二句为全诗写景的起兴之笔,“潇潇风雨夜”,描绘了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一个“潇”字,将风雨之声和诗人内心的忧思融为一体,渲染了凄凉凄清的气氛(注:潇潇,雨声)。第三句“姚姒生何远”,用姚国与西周灭亡后分封到陈国的周王朝的先祖姬姓后裔姚虞氏作比,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注:姚虞氏,指春秋时姚国人哀公)第四句“黄农没已深”,用殷末农民领袖大禹的功绩来比喻自己对治水有功却未被重用而感到的悲愤。(注:黄农,指商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禹)。第五句“鸡鸣君子意”,通过描写鸡叫报晓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在黎明时分听到鸡鸣,想起周公旦辅政之功,以及他去世后的哀痛之情。(注:周公旦,名姬旦,周武王之弟,文王之子,成王之叔父,武王死后辅佐年幼的成王治理国家,因封于鲁,故称周公。后世尊称周公为元圣)。第六句“牛角大臣心”,用牛头将军李牧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怀有辅佐明君的壮志,但不被任用而郁郁寡欢的心情。(注:牛角将军李牧,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赵武灵王曾派他守雁门郡,抵御匈奴入侵。李牧认为匈奴不过如此,便采取“养精蓄锐,以待其衰”的策略,使边境安定多年。然而,由于朝廷的猜忌,李牧被诬陷而遭杀害,赵国从此边患不断)。第七句“侧枕依寒漏”,用“侧枕”形容诗人思念友人之情深切,“寒漏”则暗示时间已经深夜了。最后一句“商歌那可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对世事的感慨之情。(注:商歌,即《诗经》《商颂》,是歌颂商族祖先的诗歌集。此诗为《商颂·玄鸟》篇的第一章。)。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咏史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贤明君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首联两句是说,在这潇潇风雨之夜,想到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不禁感慨万分。“夜雨”是引发感慨的原因。“潇潇”二字,不仅点出了天气,更渲染了一种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诗人思绪万千,想到了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杜甫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既表明自己的年龄,又表明自己学习勤奋的精神。
颔联两句是说,这些历史英雄人物虽然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业绩却是不朽的。作者把历史人物和现实联系起来,感叹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却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颈联两句是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周公旦辅政的故事,他的去世让我非常悲痛。这里,诗人以周公旦的事迹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对贤能之士怀才不遇的感伤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施展才华的无奈之情。
尾联两句是说,每当听到鸡叫的声音,我总会想起周公旦的丰功伟绩,但他却已经去世了。这让我非常悲痛。这里,诗人用“鸡鸣”来象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贤能之士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感慨,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怀。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