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金台北,骊珠洒凤楼。
鹓鹭千行肃,晶光灿晓旒。
香烟携满袖,归辔染鹴裘。
遥望如冰署,金马化银鞧。
玉堂人似玉,藜火倍清幽。
兴酣时落笔,诗成百象浮。
神霄容点缀,昆圃恣搜求。
自疑人世里,举目尽瑶丘。
岂虞星物变,风景日飕飕。
沦落今如此,何处想瀛洲。

诗句解释:

  1. 雪诗六首义取六出十九夜初闻雪 - 这是诗歌的标题,意味着这首诗是关于雪的。
  2. 忆昔金台北,骊珠洒凤楼 - 这是回忆过去的场景,金台可能是一个地名,骊珠和凤楼可能代表一种美丽的景象。
  3. 鹓鹭千行肃,晶光灿晓旒 - 这里描述的是雪后的景象,鹓鹭(一种鸟)排列整齐,光线在雪上反射出灿烂的光芒。
  4. 香烟携满袖,归辔染鹴裘 - 这里的“香烟”可能指的是雪花,“满袖”和“鹴裘”都暗示了寒冷的天气。
  5. 遥望如冰署,金马化银鞧 - “遥望”表示远方,“冰署”可能是一种比喻,指雪景的美丽。“金马化银鞧”则形容雪地如同黄金打造的马匹,银色的马鞍。
  6. 玉堂人似玉,藜火倍清幽 - 这里的“玉堂”可能是一个雅致的地方,“藜火”指的是用芦草制作的灯,这里用来照明。
  7. 兴酣时落笔,诗成百象浮 - 诗人灵感迸发时,一挥而就,诗作中有无数的形象浮现。
  8. 神霄容点缀,昆圃恣搜求 - “神霄”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昆圃”指的是天上的花园,这里诗人在天空中寻找美的画面。
  9. 自疑人世里,举目尽瑶丘 - 诗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生活在人间,但当他看向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像是瑶池一样美丽。
  10. 岂虞星物变,风景日飕飕 - 诗人担忧星星的变化,但眼前的风景却如此美好。
  11. 沦落今如此,何处想瀛洲 - 诗人感叹现在的自己已经沦落到了这种境地,不知道还能在哪里找到像瀛洲这样美好的地方。

译文和赏析:
《雪诗六首》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慨。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

关键词注释:

  • 雪诗六首: 这是一首六言诗,每句六个字,共分为六部分,每部分都围绕“雪”展开。
  • 义取六出: “六出”可能是指雪的形态,也可能是指诗的六种不同主题。
  • 十九夜初闻雪: 这首诗是在十九夜(即大雪初降时)所写。
  • 忆昔金台北: “金台”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
  • 骊珠洒凤楼: 这里使用“骊珠”和“凤楼”来形容雪景的美丽,象征着珍贵和华丽。
  • 鹓鹭千行肃: “鹓鹭”是一种鸟类,在这里象征着秩序和庄严。
  • 晶光灿晓旒: “晶光”和“晓旒”都是形容光芒和装饰品,这里用来描绘雪后的美景。
  • 香烟携满袖: “香烟”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雪花,而“满袖”则暗示了寒冷的气息。
  • 归辔染鹴裘: “归辔”指的是回家的路,“鹴裘”是一种保暖的皮衣。
  • 遥望如冰署: “冰署”可能是指冰封的建筑物或景观。
  • 金马化银鞧: “金马”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神兽,而“银鞧”则是用银子制成的马笼头。
  • 玉堂人似玉: “玉堂”在这里可能是一个高雅的环境,而“人似玉”则形容人的品质如玉一般纯净和高贵。
  • 藜火倍清幽: “藜火”是用芦草做的灯,“清幽”则形容环境清新而宁静。
  • 兴酣时落笔,诗成百象浮: 这里的“兴酣”意味着诗人情绪高涨,灵感迸发;而“诗成百象浮”则形容诗作中有丰富的意象和形象跃然纸上。
  • 神霄容点缀,昆圃恣搜求: “神霄”可能是指天空中的云层或仙境,而“昆圃”则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宫花园。
  • 自疑人世里,举目尽瑶丘: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怀疑和困惑,以及他所看到的世界的美好和神秘。
  • 岂虞星物变,风景日飕飕: 诗人担忧星星的变化,但眼前的风景却如此迷人。
  • 沦落今如此,何处想瀛洲: 诗人感叹自己的现状是如此凄凉,不知道自己还能到哪里去寻求慰藉。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现实的反思。它不仅是一首描写雪的美丽与变化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