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羁馆庭,不见梅和柳。
何处引春容,忽向寒空走。
风树绕檐飞,天花随地有。
嗟兹六出形,二纪相违久。
南州嘉炎德,西桂千林黝。
岂因寒意薄,欲使繁阴厚。
偶当残岁馀,见尔初春后。
谁分万点珠,乱撒千山首。
虢国洗朝颜,湘娥挥素手。
颇疑春露凝,独许冰怀受。
诗句注释:“雪俟春来至,寒依腊在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冬天的寒冷天气的感慨。春天即将到来,而冬日的严寒似乎还将继续延续,形成了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交替。
译文:“颇疑阳气软,转令客心惊。狂吹无晓夜,弥月滞阴成。”:诗人对冬季的寒冷感到惊讶,并担忧这种天气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他描述了风的狂野以及夜晚的漫长,暗示着冬天的严寒给人带来的不适感和困扰。
诗句:“谁念悲歌者,微光傍短檠。”: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孤独的场景,诗人似乎在为那些因寒冷而哀叹的人祈祷或提供一些安慰。这里的“短檠”指的是简陋的灯台,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与坚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冬季景色与感受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天的寒冷与萧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雪花、寒风、夜晚等,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寒冷天气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