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饮人和,师天天可迓。
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
风非冬可反,冰非春可假。
除日无残岁,除夕无冬夜。
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
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
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
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
游心于无穷,一吷何须诧。
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
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
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
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
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
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吓。
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
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
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
有名物之居,无名物之驾。
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南华杂篇,是庄子的散文集。庚桑楚,是《庄子》内篇第二十三篇。
【译文】
圣人饮酒和众人一起,师天可迎,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风不是冬可以反,冰不是春可以假。除日无残岁,除夕无冬夜。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游心于无穷,一吷何须诧。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吓。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有名物之居,无名物之驾。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注释】
南华:指《庄子》。杂篇:指《庄子》外杂篇。庚桑楚:是《庄子》外篇第十七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吾尤而效之,韦编三绝,多矣哉!’”
“师天”:《庄子·大宗师》:“夫道,覆天载地。”
“世人”:指世俗之人。
“风”:《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冬日则寒,夏日则暑,秋云为霜,冬云为雨,月出则光,月照则影,有目者为什么不能两见?”
“反”:《庄子·逍遥游》:“风息时,水波不兴。”
“春”:《论语.阳货》:“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其道,固其位而已矣。”
“腊”:古礼每年十二月合祭百神叫做“蜡”。
“除夕”:古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之始。
“几乘除”:几,微;乘,数;除,减。几乘除即细微加减。
“适我”:适,适应。新藉,新的东西。
“见见与闻闻”:《庄子·知北游》:“吾知之矣,汝知之乎?汝不知耶?”
“聪”,通“聪”。
“使”,犹使令。“日”,通“夕”。“畅然”,心情舒畅的样子。
“国都”:国都,这里指鲁国都城。旧陵:“故陵”的简称。陵,坟墓。
“乍”:突然之意。“怒争”,争斗之意。
“游心”:《庄子·大宗师》:“若藏之若虚,用之若拙。”
“一吷”:一呼,一声。
“思陆沉者”:陆沉,沉滞不振的意思。陆沉者,比喻被社会压抑的人。
“声销名”:声音消失,名声随之消散。
“五十九”:《汉书·律历志上》:“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五十有九”:《尚书大传》卷四:“五十有九岁。”
“方”:将;才。“罢”:结束。
“蘧玉”:《庄子·天地》:“蘧伯玉行年六十而视听不衰。”
“卫灵”:古代卫国国君的名字,这里代指卫灵公。
“丘里”:乡村的里巷。
“阴”:暗。“阳”:明。
“杀生”:杀,伤害。生,生育。
“一气”:指天气或气候。
“名实”:名声与实际。
“车”:名词作动词用。
“冥天”:冥,同“溟”,大海。冥天,即溟溟苍苍,无边无际。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和对世俗纷争的不屑态度。诗人认为人们应该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变化,不为名利所累,不被世事所迷惑,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