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世多悲,非君子宜。鹿去苹野,鸟绕南枝。山不靳阿,水不靳湄。
强则鲸吞,弱乃蚌持。黄旗紫盖,此又何时。履菅衣蒯,将以报谁。
忠由我作,事由天格。我际天穷,天非我薄。知命不忧,遇解而作。
为钝为愚,苟不为恶。
【注释】
- 矫志:立志高远。矫,改变;志,意志、志向。诗中以鹿比喻君子,以鸟比喻小人,借指君子与小人的对立关系。
- 遭世多悲:遭遇世间的不幸和困苦。
- 非君子宜:不适宜做君子。
- 鹿去苹野:鹿离开了繁草丛生的草地,比喻君子离开污秽的环境。
- 鸟绕南枝:鸟儿飞绕在南枝上,比喻小人依附于君子。
- 山不靳阿:山不会吝啬其高大的山脊(山脊是山的最高处)。
- 水不靳湄:水不会吝惜水流之处(水湄是水边),比喻君子不会吝惜自己的才能,不会因为自己的才能而受到限制。
- 强则鲸吞:强大就会像鲸鱼一样吞噬。
- 弱乃蚌持:力量微弱就会像蚌壳一样紧紧抱住自己的内心。
- 黄旗紫盖:黄色的战旗,紫色的军帽。这里用来形容英勇善战的战士。
- 履菅衣蒯:穿着粗布衣服,拿着竹杖。这里用来形容贫穷的士人。
- 以报谁:用来报答谁。
- 忠由我作:忠诚是由自己做出的。
- 事由天格:事情的发展取决于天命。
- 我际天穷:我处于困境,无路可走。
- 天非我薄:上天并不是对我不公。
- 知命不忧:知道命运的人并不感到忧愁。
- 遇解而作: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起来行动。
- 为钝为愚:成为迟钝和愚蠢的人。
- 苟不为恶:如果不想作恶。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借用鹿和鸟来比喻君子和小人,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命运,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全诗情感丰富,语言简练,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