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自摇落,物象乃从之。
观生曾有日,幽感忽因时。
青霭炎犹重,白云远尚疑。
晓山光翊翊,芳草暮离离。
将归凭此送,萧瑟转相宜。
悲哉古尽然,旅人胡叹噫。
【注释】
遣悲二首:作者以“遣”字起兴,自伤年老多病,而世路艰难。诗人在初秋时节,看到万物摇落,感慨自己的生命也像秋天一样将尽了。萧瑟的秋风中,他不禁想起了过去的日子,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看着天空中的云彩变化,感叹自己的身世飘零不定。最后,诗人用“萧瑟转相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物象:指自然景物。
观生曾有日:看到草木等植物生长茂盛的景象。
幽感:深微的感受。
炎犹重:热气仍然很浓重。
远尚疑:远处还模糊不清。
翊翊:日光灿烂的样子。
芳草暮离离:傍晚时分,芳草开始枯萎凋谢。
旅人:指在外漂泊的游子。
胡叹噫:为什么叹息呢?
【赏析】
《初秋遣悲二首》是杜甫晚期的组诗作品,共两首,写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初秋。这两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的生活情况及心情,表现了他在贫困和疾病中依然坚持抗争的精神。第一首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哀叹;第二首则是诗人在旅途中看到大自然的变化,感叹自己的身世飘零不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整篇诗歌充满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语言朴实而深沉,情感真挚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