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岩面蓬莱境,宰相人间好读书。
二十年前戎马地,今看高步玉堂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题魁岩”三句,前两句是描写魁星岩的景色。从诗中“宰相人间好读书”,可以看出作者对读书人的肯定与推崇。后一句是抒发感慨。“二十年前”四字是过渡到第二句的桥梁,“戎马地”指战乱之地。“高步玉堂居”是指如今自己能够高官厚禄,在朝廷为官。
【答案】
魁星岩(魁星阁),位于江西吉安城北,因有魁星点状元的传说而得名。唐时已有,宋以后屡经修葺。明正统十一年(1446),巡抚王守仁重修。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三年(1646)重建。康熙五十年(1711)又重修,并改称“魁星阁”。阁内供奉魁星塑像,四周绘以壁画。阁之东有石刻《登科记》,记载了自宋以来历代科举登科者的名字。阁外建有魁星亭、奎星坊等建筑物。
译文:
魁星岩面蓬莱境,宰相人间好读书,
二十年前戎马地,今看高步玉堂居。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联写景,颔联发感慨,颈联转笔写景,尾联抒情,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魁”即魁星,古代民间信仰中说天上的北斗星主管人间的文运,而北斗七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叫魁星。古人常把魁星当作文运的标志,因而人们认为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文人学士都希望魁星降临,以便高中状元,名扬天下。这首诗开篇便将这种信仰形象化,以“魁星岩”来指代文运之神。接着写“宰相人间好读书”,意思是古代做宰相的人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个地步,是因为在民间普遍崇尚读书的文化氛围中,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一句既是对前一句的解说,也表达了对读书人的喜爱和尊崇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抒发感慨。首联已经提到“宰相人间好读书”,那么为何还要再发感慨呢?原来,由于长期战乱,读书人很少有机会去读书,因而很难成为读书人。因此,诗人发出感慨:“二十年前戎马地”,意思是二十年前战争不断,很少有人能安心读书的。这里既有对过去战乱年代的追忆,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还有对读书人渴望读书的心情。
最后两句则是由感慨生发开来。既然过去战乱,现在太平无事,读书的机会也多了,自然要努力读书了。因此,“今看高步玉堂居”意思是现在可以高升到官府任职,享受俸禄了。这一联既是对前两联的回应,又是对后两句的总结。
这首诗先从“魁星岩”写起,用其象征意义引出读书人的话题,然后通过回顾历史和现实,表达对读书人的怀念之情。最后以自己的得意之事作为收尾,既表明了自己功成名就的喜悦之情,又暗含了对读书人的鼓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