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恣吟眺,蹑屐北山阿。
芳树鸣仓庚,曲池扬文波。
石径合苔藓,春风吹茑萝。
逶逦大道傍,新祠郁嵯峨。
飞甍矗虹霓,翠霭四壁多。
中祀三先生,名德永不磨。
缅怀朱邸客,曾此驻鸣珂。
两楹揭丽藻,高榜挥银戈。
贱子陪后乘,握手同婆娑。
班荆泛羽觞,不嫌醉颜酡。
襜帷日以隔,邈若山与河。
因风寄长臆,伸纸难缕覼。
【注释】
出郭:走出城门外。恣:尽情。吟眺:指吟咏眺望,即游览、观赏。仓庚:即黄莺。文波:文曲星,这里代指文才高超的人。石径:石头铺成的小道。茑萝:即菟丝子,一种攀援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依附别人。逶逦(wéi lǐ):曲折延伸。飞甍(méng):高大的屋顶。矗(chù)虹霓:直上云霄。翠霭(ǎi):青绿色雾气,形容山色。中祀三先生:在祠庙内祭祀三位先生。朱邸: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第,这里指权贵之家。丽藻:美好的文章。挥银戈:挥舞着银制的戈矛。班荆:同坐,用荆条编的坐席。泛羽觞(shāng):泛指饮酒。不嫌醉颜酡(tuó):不介意脸上红晕。襜帷(chán wéi):车帷,车篷。邈(miǎo):远。山与河:指远处的山和河。因风寄长臆:借风传意。伸纸难缕覼:写诗作赋很难尽其妙处。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在北山谒三贤祠后有感而作。诗中描写了北山的春日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先贤们的怀念之情。全诗四句为一个单位,结构严谨,首尾照应,中间又以“逶逦大道傍”一联作为过渡,使全诗浑然一体,毫无脱节之弊。诗人善于捕捉眼前景物,通过写景寄托自己的感情,情景交融,富有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