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刘游后古亭虚,太守今劳驻隼旟。
骀荡春风吹讲席,周遭山色胜环滁。
听来元论迷俱破,赋就缁衣气转舒。
小大从公移白日,煌煌银烛照葱裾。

【注释】

花朝州:指滁州。燕喜亭:在滁州西南,为唐刺史李邕所建。李邕曾任北海太守(花朝)时,曾在此亭宴集文人学士讲论文学和命理之学。

鹿鸣赋:指韩愈的《师说》,此赋为韩愈在滁州所作。

犊车:《礼记·曲礼上》云:“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有虞氏牛车曰 騑”。后因称天子的车驾为“犊车”。

元论:指孔子。

缁衣:缁,黑色;衣,古代的一种衣服,用黑丝做经线,白丝做纬线的叫缁衣。这里借指文章。

小大从公:意思是不论大小官员,都要服从长官的安排。

白日:指太阳。

煌煌银烛:辉煌耀眼的灯火。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与郡守李公同游燕喜亭论学寻命的故事。

第二句点明郡守今到任了。“驻隼”,即停驻,引申为留止。“麾”,即羽旄,古代以牦牛尾毛装饰的旗子。“隼旟”就是旌旗。“劳”,犹言劳顿,困乏。这两句的意思是:郡守如今来此驻留,是因为他已劳累得困乏不堪了。

第三句写燕喜亭四周春风吹拂的景象,衬托出郡守驻节的愉快心情。“风”字不仅写出了春日之风,而且暗含着郡太守的心境。

第四句写郡守在亭中讲学,周围山光水色,远胜环滁。“胜”字说明作者认为环滁周围的景色之美胜过环滁,可见环滁周围的景色之美确实不凡了。但环滁周围的景色之美究竟怎样呢?下面一句就作了回答。

末二句写郡主在亭中讲习之后,听到诸生们议论纷纷,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感到困惑不解,因而便请他们再作解释。诸生们听了郡主的开导,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孔子的学说是深奥的,不能轻易理解的,只有经过一番努力钻研才可能领会。

全诗前四句写郡主与诸生们讲学寻命的情景,后四句写郡主与诸生们讨论孔夫子的学说,从而阐明了自己的见解。诗中虽无一“儒”字,却处处扣住“儒”字。

这首五律写滁州刺史李公与郡人讲学寻命之事,表现了一种求道探知的精神。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精炼、意境清新、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