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径樗园亦主恩,焚鱼跃马出郊门。
如弦岂用疑三黜,折羽何当到九阍。
马鬣未封疑宿草,雁行中断怆荒原。
维舟向暝逢渔父,指点春流有落矾。
【注释】
菊径樗园:菊径,指通往皇宫的官道。樗(chū)园,指皇帝的园林。主恩:受到皇上的恩典。
焚鱼跃马:出自《汉书·李广传》“上幸上林中,召武及孙建等八人,各以一曲赋之。对出一璧。”此处指皇帝赐给官员们的财物。出郊门:从京城出发到郊外去。
如弦岂用疑三黜:比喻自己有才能而屡遭挫折,但终究会有出头之日。弦,比喻才华。疑三黜:怀疑自己多次被罢黜不用。
折羽何当到九阍:折羽,比喻自己被贬谪。九阍,指皇宫的门禁,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马鬣未封疑宿草,雁行中断怆荒原:马鬣(hēi),马颈鬃毛末端。宿草,指长在宫墙边已经枯死的草丛。断雁行,指秋天大雁南飞成行,这里用来比喻朝廷中被贬谪的人。怆,悲伤。
维舟向暝逢渔父:维舟,指停船等待天亮。暝,天黑。逢,碰到。渔父,指打鱼的老翁。
指点春流有落矾(fán):指点,指指点点。落矾,指水中的石头。这里指老翁指点江中水石。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诗人在官场沉浮中的遭遇和感慨,诗情跌宕起伏,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体悟。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明快,风格豪迈。
第一句“菊径樗园亦主恩”,诗人首先描绘了自己身处皇宫园林之中的荣耀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受宠于皇帝的恩典。这一句诗为后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第二句“焚鱼跃马出郊门”则描绘了自己在京城之外迎接皇帝出游的场景。这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己与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地位。然而,这种荣耀只是暂时的,因为第三句“如弦岂用疑三黜”就揭示了诗人面临的困境。这句话意味着即使诗人曾经受到皇帝的宠爱,但他仍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贬谪。因此,这里的“三黜”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三次被贬,而是暗指诗人在官场中经历的多次波折。
第四句“折羽何当到九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不幸命运。这里的“折羽”指的是自己被贬谪的命运,而“九阍”则是指皇宫的大门,象征着尊贵的地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安,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无奈和挣扎。
第五句“马鬣未封疑宿草”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憧憬。这里的“马鬣”指的是皇宫门前的马鬣石,而“宿草”则是指长在宫墙上已经枯死的草丛。这句诗暗示了诗人虽然被贬谪,但仍然有机会重返官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渴望和向往。
最后一句“雁行中断怆荒原”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雁行中断”指的是大雁南飞时形成的排列整齐的队形被打断,而“荒原”则是指荒凉的原野。这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哀伤。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经历和感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官场中的遭遇和感慨,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