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帻高楼谁与陪,数竿修竹数枝梅。
野花啼鸟无春夏,雨迹云踪有卷开。
漫把石斋诗屡诵,载思别驾马曾来。
悠悠俯仰乾隆阔,一笑清风满玉台。

游圭峰次覆白沙韵呈刘可大年兄

岸帻高楼谁与陪,数竿修竹数枝梅。

野花啼鸟无春夏,雨迹云踪有卷开。

漫把石斋诗屡诵,载思别驾马曾来。

悠悠俯仰乾隆阔,一笑清风满玉台。

注释:

  • 岸帻:形容人的头巾被风吹得乱了的样子,也指人头不戴帽子的样子。
  • 高楼:指山中的亭台楼阁。
  • 数竿修竹数枝梅:形容景色秀丽,有竹子和梅花相衬。
  • 野花啼鸟无春夏: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春天没有鲜花,夏天没有鸟啼声的景象。
  • 雨迹云踪有卷开:描绘了雨后天空的云彩,像被风吹开的画卷。
  • 石斋:指诗作,因为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圭峰时所作。
  • 屡诵:多次诵读。
  • 别驾:古代官名,这里指代诗人的朋友或同行者。
  • 乾隆:指清朝乾隆年间的皇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圭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时,看到周围的风景和自己的感慨而写下的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岸帻高楼谁与陪”,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眺时的孤独感受。诗人独自站在楼台上,看着周围的景色,不禁感叹道:“谁能与我相伴呢?”这里的“岸帻”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头巾被风吹拂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第二句“数竿修竹数枝梅”,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自然景物。他看到了几棵挺拔的竹子和几枝盛开的梅花,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第三句“野花啼鸟无春夏”,诗人继续观察周围的景色,发现春天里没有鲜花,夏天里也没有鸟儿的鸣叫。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种自然景象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第四句“雨迹云踪有卷开”,诗人的目光转向了天空。他看到雨后的云彩像是被风吹开的画卷一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天晴、云彩飘渺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这种景色的惊叹和欣赏之情。
    第五六句“漫把石斋诗屡诵,载思别驾马曾来”,诗人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想起了曾经陪伴他的诗友,他们一起吟诗作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同时,他也想起了曾经陪伴他的马儿,它曾经陪伴着他走过了许多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悠悠俯仰乾隆阔,一笑清风满玉台”,诗人抬头望去,只见远方的天空宽广无垠,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着玉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开阔、明朗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