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向磐溪寄迹踪,为耽衡泌水溶溶。
临池自愧成雕鴳,阅世那知好画龙。
壮士不妨忘我相,丈夫岂肯受人容。
梦中切莫争头角,漏尽声来何处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下面是对其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一、注释
- 江村:指作者居住的地方,一个宁静的乡村。
- 磐溪:地名,这里指的是磐溪边的乡村。
- 衡泌水溶溶:形容水流清澈,景色宜人。
- 雕鴳:比喻自己,因为自愧不如。
- 画龙:比喻艺术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
- 壮士:豪迈的战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 丈夫:男子汉大丈夫,这里指坚强不屈的人。
- 争头角:争夺名利地位。
- 漏尽声来何处钟:意指时间已经过去,无法挽回。
二、译文
想要在磐溪边寄下我的足迹,因为喜欢那里的水景如诗如画。
对着池子自我反思,觉得自己像雕鴳一般,对世事了解太少,难以画出好龙。
壮士应忘记自我,丈夫怎能容忍被他人左右?
梦中切莫去争高下,当时间流逝声消失时,不知何处传来钟声。
三、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诗。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对于个人才华与境遇的思考。
首句“江村欲向磐溪寄迹踪”,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磐溪象征着静谧和自由,诗人希望能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
“为耽衡泌水溶溶”进一步描绘了磐溪的自然美,水清可见底,景色迷人。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临池自愧成雕鴳,阅世那知好画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我批评和谦虚。他认为自己在雕刻(比喻自贬)上不如自然界的生物,而对艺术创作(比喻自谦)的理解也显得肤浅。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自我反省。
接下来的几句“壮士不妨忘我相,丈夫岂肯受人容”,则是对诗人性格的一种展现。他认为真正的壮士不应该被外界所束缚,而真正的丈夫也不应该受到他人的制约。这表明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梦中切莫争头角,漏尽声来何处钟”是对诗人生活哲理的总结。他劝诫人们在梦中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要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同时,诗人也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让流逝的时间白白浪费。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理想,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