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
这首诗是唐代的诗人郑棨所作,描述了珠海的景色。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碧树烟樊郁浦东,玻璃光漾蕊珠宫。 碧树烟雾缭绕,浦东(今上海浦东新区)的景色如梦如幻。玻璃般的光线在花瓣上闪烁,仿佛映照在蕊珠宫(神话中的宫殿名)之上。 蜃楼海市归壶窍,绛阙祇园入镜中。 海市蜃楼般的楼阁出现在海面上,祇园如同镜子一般映衬在水中。 杨柳绿深渔艇笛,木绵红脱酒帘风。 绿色的杨柳深处传来渔人的笛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诗句,然后结合选项分析是否与题意相符。 “当晓一莺鸣,林收宿雨晴”的意思是:清晨,一声啼叫的黄莺在树林里鸣叫,林子在早晨收回了昨夜的雨水,变得晴朗起来。 “网残虫脱罥,蜂闹蝶催成。”的意思是:蜘蛛网被风雨打得破败不堪,昆虫挣脱了丝网纷纷逃窜
【注释】: 登白云山:登上白云山。 叠涧层峦石径斜,云林回抱地仙家。 绿漫九洞潇湘接,红烂千山踯躅花。 谷鸟栖飞啼薜荔,寺僧来往在烟霞。 酒酣不觉城阴晚,月出前溪映白沙。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首联“叠涧层峦石径斜,云林回抱地仙家。”描写了白云山的地形地貌,叠嶂层峦、石径斜通,云林环绕、仿佛是地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 颔联“绿漫九洞潇湘接
过狮林精舍 清境超尘格,松龛映竹开。 鱼惊幡影散,鸟听钵声来。 梵像敷莲座,禅宗问木杯。 山僧不虑世,白发也毰毸。 译文: 穿过狮林精舍的小路,清静的环境超越了尘世的境界。 在松树下的石龛中,竹林的影子映衬其中。 鱼儿被幡旗的影子惊起,四处散开;鸟儿听到钵声,纷纷飞来。 佛塔上的佛像铺满了莲座,禅宗大师们用木头制成的杯子进行禅悟。 山中的僧人不去考虑世俗的事情,即使满头白发也不感到困扰。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避乱”“重游”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昔年避乱久相依,今日重来却似归。”首句写昔日避世山林,与隐者席炼师相依相偎;“客意欲随春北去,雁声犹带雪南飞”,第二句写自己有归山之思,而席炼师却有远行之意,欲随春向北而去;“已多中国栖荆棘,不独阳山死蕨薇”,“席炼师”三字点明席炼师的身世,席炼师是晋代名士,因不肯出仕而被贬至南方。后在阳山隐居
【注释】 云林画:指王维的《辋川图》。 未归人:尚未归来的人。 思家梦:思念家乡的梦境。 茅屋在:即“屋在茅中”。 芳草闭深春:春天来临,百花争艳,但野草丛中,无人涉足。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画上所绘景物来寄托自己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写画中的落花,用拟人手法,说它愁煞了未能回家的游子,暗示出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情。次句点明时间是战乱之后
粤秀山 曜真峰倒海,城市惬山林。 策杖凭高眺,微吟寄兴深。 荫松围酌酒,怪石踞弹琴。 何必怀招隐,飘然世外心。 注释与赏析: 1. 曜真峰倒海:"曜"意为光亮、照耀;"真"指真实、真实存在;"峰倒海"形容山峰如同大海一般壮丽而壮观。 2. 城市惬山林:城市与山林相得益彰,城市中有山林的宁静和美丽。 3. 策杖凭高眺:拄着拐杖站在高处远望。 4. 微吟寄兴深:低声吟诵
朝真宫夜陪席炼师 萝径掩空扉,炎尘逐雨归。 山明余夕在,草暗一萤飞。 姹女鸾和驭,丹仙鹤羽衣。 焚香与默坐,初悟幻情非。 注释: 1. 萝径掩空扉:萝径,指曲折的小路,空扉,即空门。 2. 炎尘逐雨归:形容炎热的尘土随着雨水一起飘散。 3. 山明余夕在:山光明亮,夕阳仍在。 4. 姹女鸾和驭:姹女,神话中的美女;鸾和驭,指仙女驾驭着鸾鸟。 5. 丹仙鹤羽衣:丹仙,指修炼成仙的人;鹤羽衣
叠涧层峦石径斜,云林回抱地仙家。 绿漫九洞潇湘接,红烂千山踯躅花。 谷鸟栖飞啼薜荔,寺僧来往在烟霞。 酒酣不觉城阴晚,月出前溪映白沙
碧树烟樊郁浦东,玻璃光漾蕊珠宫。 蜃楼海市归壶窍,绛阙祇园入镜中。 杨柳绿深渔艇笛,木绵红脱酒帘风。 三城缥隔鹅湖阔,烟雨微闻穗石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