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避乱久相依,今日重来却似归。
客意欲随春北去,雁声犹带雪南飞。
已多中国栖荆棘,不独阳山死蕨薇。
倘向赤松方外住,愿陪鹤从莫相违。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避乱”“重游”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昔年避乱久相依,今日重来却似归。”首句写昔日避世山林,与隐者席炼师相依相偎;“客意欲随春北去,雁声犹带雪南飞”,第二句写自己有归山之思,而席炼师却有远行之意,欲随春向北而去;“已多中国栖荆棘,不独阳山死蕨薇”,“席炼师”三字点明席炼师的身世,席炼师是晋代名士,因不肯出仕而被贬至南方。后在阳山隐居,自号阳山居士。“倘向赤松方外住,愿陪鹤从莫相违。”尾联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愿意跟随席炼师到赤松山隐居,不再做官。
【答案】
(1)“避乱”“重游”:诗人早年曾避乱隐居于此地,而今又重游此地,不禁感慨万千。(2)“却似归”:诗人觉得这次重游像回家一样亲切。(3)“寒食”:即清明节,古人有清明扫墓的习惯,所以此句说春日里寒食节来临,诗人也来扫墓祭祖。(4)“荆棘”“蕨薇”:指山中的险恶环境。这里比喻官场的险恶复杂。(5)“阳山”:指晋代隐士谢灵运所居之地。谢灵运曾因不肯应诏而被贬到永嘉(今浙江温州),他在此隐居,自号永兴侯。(6)“赤松”: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7)“方外”:指道士或和尚。(8)“鹤从”,即仙鹤,借指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