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嶂巍峨寝殿宽,岁时将事肃登坛。
汉家灯火摇千炬,周室威仪拜百官。
风雨春深阴桧柏,龙舆天远望衣冠。
孝皇遗泽应如海,此夕瞻依意未阑。

【注释】

陪祀:在皇帝陵墓前祭祀。泰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咸阳以东的霸上。

嶂(zhàng):山岭。寝殿宽:指寝宫宽敞。寝殿,帝王和后妃休息、处理国事的地方。将事:即“将事于庙”,即将祭礼举行在陵园里,表示对先帝尽到自己的责任。肃:严肃,恭敬。登坛:即“升坛”,登上祭坛。

汉家:指汉朝。灯火:指燃烛照明,使室内通明。摇千炬:形容灯火很多,照得满堂通明。周室:指周朝。威仪:庄严的仪容。

风雨春深:即“风雨凄凄”。阴桧柏(sui shuī):桧柏,松柏,皆常青之木,此处指松柏,暗喻国家。龙舆(yú):皇帝的车驾,也借代皇帝。天远:天空遥远。望衣冠:遥望着穿戴整齐的百官,意思是百官来拜谒。

遗泽:遗留下来的恩泽。此夕:这个夜晚,此夜:指诗人自己所处的时刻。瞻依:瞻仰依附。意未阑:意思没有完,未完。阑,结束。

【赏析】

《陪祀泰陵》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唐高宗李治亲自前往泰陵致祭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唐朝江山社稷的忠诚,以及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雄心壮志。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意境开阔而深远。

首联写陵寝景象:高耸入云的山岭,宽阔宏伟的寝殿;岁末年关时节,皇帝亲临祭祀,神情庄重,举止恭敬。

颔联写祭祀过程:点燃上千盏蜡烛,照亮了整个祭祀场所;朝廷百官纷纷前来拜见,表达他们的敬意和忠诚。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皇帝的威严和朝廷的繁荣昌盛。

颈联写天气变化:春雨连绵,风声凄厉,但松柏依然苍翠挺拔;皇帝的车驾远在天际,百官们纷纷前来拜谒。这一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动形象的特征。

尾联写诗人的感慨:孝皇的遗泽浩渺无边,而自己却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内心仍然充满遗憾。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泰陵祭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和皇帝的权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期待。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意境开阔而深远,堪称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