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旧茅斋,萧然倚玉台。
独寻寺里去,每到日西回。
鱼跃水萍破,风推岩户开。
小桥残板在,长讶有人来。
南归寄乡旧
居士旧茅斋,萧然倚玉台。
独寻寺里去,每到日西回。
鱼跃水萍破,风推岩户开。
小桥残板在,长讶有人来。
注释:
- 居士:对僧人的雅称。
- 旧茅斋:指过去居住过的简陋草屋。
- 萧然:形容清寂、空旷的样子。
- 玉台:指仙女居住的台阁,这里泛指美丽的庭院。
- 独寻寺里去:独自寻找寺庙。
- 长讶有人来:常常惊讶有谁来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归隐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居士旧茅斋”,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这里的“居士”是对僧人的雅称,表示诗人是一个隐居山林的僧人。而“旧茅斋”则表明这是诗人过去居住过的地方,现在虽然简陋,但仍然保留着那份宁静和清净。
“萧然倚玉台”,描述了诗人独自站在玉台前,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玉台”指的是美丽的庭院,象征着诗意的生活。诗人独自站在玉台前,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与世隔绝,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第三句“独寻寺里去,每到日西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诗人独自一人寻找通往寺庙的道路,每到傍晚时分,太阳就要落山了,他也会回到那个简朴的住所。这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禅意,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深深热爱。
接下来的四句,“鱼跃水萍破,风推岩户开”,则是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受。诗人看到鱼儿在水中跃出水面,打破了水面上的水萍;风吹动岩石的门扉打开,仿佛在迎接他的到来。这些自然景观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两句“小桥残板在,长讶有人来”,则是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感慨。他看到那座小桥残破的木板还在,心中不禁感叹,原来有人来过这里,而这个人竟然是他的朋友或亲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怀念,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归隐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隐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