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衰无力,颠危刚莫支。
少年非一蹶,今日独多悲。
形模甘老丑,面目对人疑。
呼儿教涤血,不忍报慈闱。
四月廿七日五鼓起索衣往来房户间失脚仆地伤面咎在不谨然亦衰年久病气弱无力之验也为诗以自悼
注释:四月二十七日五更起床穿衣服,来回走动。
胫骨衰无力,颠危刚莫支。
胫骨(小腿上的骨头)衰,力量不足;身体摇摇晃晃,支撑不住。
少年非一蹶,今日独多悲。
我年轻的时候不是一次摔倒,但今天却独自悲伤。
形模甘老丑,面目对人疑。
我的外貌已经衰老丑陋,面对他人时总让人怀疑。
呼儿教涤血,不忍报慈闱。
我呼唤儿子来帮我清洗掉这血迹,不忍心告诉他慈母正在等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无奈和忧虑。
首句“四月廿七日五鼓起索衣往来房户间失脚仆地伤面咎在不谨然亦衰年久病气弱无力之验也为诗以自悼”,描述了诗人早起穿衣、行走于房内的情景,不慎跌倒受伤,感慨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年纪已大,久病体弱,力不从心。
第二句“胫骨衰无力,颠危刚莫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身体状况的担忧。胫骨衰弱意味着小腿的力量不足,支撑不住身体。这句话描绘了诗人行走艰难、摇摇欲坠的形象,突显了诗人身体的脆弱和无力感。
第三句“少年非一蹶,今日独多悲”,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期与现在境遇的巨大反差的感慨。年轻时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跌倒,而现在却独自承受着悲伤。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第四句“形模甘老丑,面目对人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衰老的外貌和内心的自卑。形模甘老丑意味着面容憔悴,容貌丑陋,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外貌变化的不满和自卑。而面对他人时,他感到疑惑和疑虑,可能是因为他的外貌和行为举止让家人或朋友产生了误解。
最后一句“呼儿教涤血,不忍报慈闱”,则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愧疚。他呼唤儿子帮助自己清洗掉血迹,不忍心告诉他慈母正在等待他的消息。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他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愧疚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他晚年生活的困境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