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盖青松午,重裀绿草春。
野晴莺得意,花盛蝶伤神。
断霭生西坞,残潮下暝津。
竹根酣共卧,不觉藓沾身。

【注释】

野坐:野外静坐。团盖:像团盖一样的松枝。重裀:厚厚的垫子。绿草春:春天的草地一片翠绿。野晴:野外的晴空万里。莺得意:黄莺在晴空中欢唱。花盛:花儿盛开。蝶伤神:蝴蝶因花盛而感到伤神。断霭:云气散尽后露出的天空。残潮:日落时水面上的余波。暝津:傍晚时分的渡口。竹根:指竹林中的小洞。酣共卧:一起在洞中睡觉。藓(xiān)沾身:身上沾满了苔藓。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大历时作,写自己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得之情,以及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之趣。诗分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个字。前两句描写环境,后两句抒发情感,中间两联为对仗工整的排偶句,最后一句则以“不觉”领起,将前文景物融入其中,写出了作者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感受。

首联“团盖青松午,重裀绿草春”,写的是诗人在大历时所居环境的优美和宁静。“团盖青松午”,青松苍翠挺拔,如伞盖般覆盖着整个山野,给人以清凉之感。中午阳光下,青松的影子投射在地上,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重裀绿草春”,则是描绘了春天里,草地上的绿草如茵,犹如绿色的地毯铺展开来,让人心旷神怡。这里,“团盖”、“重裀”都是用来形容青松、绿草的茂盛,而“青”和“绿”又分别强调了它们的颜色和质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联“野晴莺得意,花盛蝶伤神”,则转入对自然环境的感受。“野晴”二字,不仅点明了时间,更渲染出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而“莺得意”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状态的赞美之情。然而,当花儿盛开,蝴蝶翩翩起舞的时候,诗人却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伤:“花盛蝶伤神”。这可能是因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与花儿争艳,而破坏了花儿的美丽。这种对比之下,蝴蝶的哀愁似乎也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

第三联“断霭生西坞,残潮下暝津”,则是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断霭”指的是天空中云气逐渐消散,露出了西边的山坞;而“残潮”则是指夜幕降临时水面上的余波还未退去。这里的描写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观,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第四联“竹根酣共卧,不觉藓沾身”,则是写诗人在大历年间的日常生活。他喜欢在竹林中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与竹子一同躺下休息;而当他睡着之后,不知不觉中身体被苔藓染湿了。这里的“酣共卧”和“不觉”都表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大历年间的生活环境和感受。通过对青松、绿草、野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依赖、相互尊重的思想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