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非三代,人才逐世低。
市朝多画虎,文字笑醯鸡。
古义昭昭对,终篇短短题。
不因欧六一,争得见昌黎。

邓御史公辅寄新刻陈君举论孟古义复以是诗

两汉非三代,人才逐世低。

市朝多画虎,文字笑醯鸡。

古义昭昭对,终篇短短题。

不因欧六一,争得见昌黎。

注释:

邓御史:指唐代的邓州刺史、御史大夫张荐(公元703-802年)。张荐曾任御史大夫,后贬为邓州刺史。

寄新刻:赠送新刻的诗文。

陈君举:即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杜甫友善。他主张恢复盛唐诗歌传统,反对初唐绮靡浮艳诗风。

古义对:《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古代经典之作。

短题:指陈子昂在《感遇》中写的五首诗,其中第一首题为“感遇”。

欧六一:指唐代诗人欧阳詹(公元690-750年),字行周,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陈子昂同辈,但比陈子昂晚生。欧阳詹曾得到当时宰相李德裕的赏识,并得到提拔。

昌黎:指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南)人,因曾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陈子昂同时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张荐赠给陈子昂的新刻《论语》一书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对《论语》的评价和对陈子昂的赞赏之情。

诗的第一句“两汉非三代”,意思是指出了两汉时期并非真正的三代盛世。这里的“两汉”指的是西汉和东汉,“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这是为了强调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不同。

第二句“人才逐世低”,表达了人才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降低的观点。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和不满。

第三句“市朝多画虎”,意味着在市朝中,人们常常模仿他人的行为,却无法真正达到其境界。这讽刺了那些表面华丽却缺乏真实内涵的现象。

第四句“文字笑醯鸡”,意思是文字如同笑柄,不值得一提。这是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批评和失望。

最后一句“古义昭昭对,终篇短短题”,表示陈子昂在《感遇》中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古代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但其篇幅相对较短。这体现了作者对陈子昂作品的高度赞扬。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陈子昂的赞赏之情和对其作品的认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