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如此亦天民,高坐桐江一水滨。
却到陵夷排乱贼,方知名节是忠臣。
白鸥自去江湖远,黄纸何来道路频。
往往见人东庑下,伤心一代帝王真。

【注释】

子陵:即刘秀,汉光武帝。

天民:指有高尚品德的人。

排乱贼:扫除乱臣贼子。

黄纸何来:指朝廷用黄纸诏书征召刘秀起兵讨伐王莽。

东庑下:指刘秀在南阳的故居——新野县东郊的宅院中,曾有人在那里设宴饮酒。刘秀被推举为皇帝后,有人到那里去请他出来当官。刘秀说:“天下英雄豪杰多矣,但你们这些人都是些庸碌无志、不能成事的人。”后来人们就用“东庑下”来形容那些平庸无能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以刘秀为题。刘秀,字文叔,南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公元25年,绿林军领袖们拥立刘秀为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

诗一开头就写刘秀具有崇高品德和远大抱负,他与世高卧在桐江边,不问世事。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又显示了他的非凡气度。诗人把“天民”二字冠在“先生”之前,表明刘秀不仅德高望重,而且具有超凡的气度。

诗二句“却到陵夷排乱贼”,意思是刘秀虽然隐居山林,但是天下已非太平,到处是盗贼横行。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暗示了刘秀起兵反莽的历史背景。

三、四两句“方知名节是忠臣”,“黄纸何来道路频”,进一步描绘了刘秀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的情景。这里的“忠臣”是指刘秀本人。“白鸥自去江湖远”一句,既表现了刘秀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又反映了刘秀的胸怀和气度。

诗末二句“往往见人东庑下,伤心一代帝王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这里所说的“帝王”就是指刘秀。诗人感叹刘秀虽然英明神武,但却屡遭挫折,最终未能成就大业,令人扼腕叹息。

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歌颂了刘秀的丰功伟绩,又鞭挞了他未能完成统一事业的遗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