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扉半掩更休衙,客子山中句可夸。
阶下西风吹落叶,僧呼童子扫烹茶。
著书岁晚堪投笔,见月宵来定忆家。
记得西甄旧游处,满船秋雨木棉花。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时世卿在玉台观。玉台,指玉台观。世卿,名不详,据《唐诗纪事》卷四十九:“世卿字文举,有诗名。”
“城扉半掩更休衙”,首句开门见山道出了自己闭门谢客的原因。“城扉”,城门。“半掩”,不是全关,而是只掩一半。“休衙”即停止办公的意思。作者之所以闭门谢客,是因为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创作一部新作。“客子山中句可夸”,这两句是说自己闭门创作的缘由,也透露出自己的创作心境。“客子”,指隐士、山中人,诗人自称。“句可夸”意思是说,自己的诗句很值得夸耀。“客子”“句可夸”,表明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创作心态。
“阶下西风吹落叶”,写诗人闭门独处时的所见所闻。“阶下”指的是院内台阶下,“阶下西风”指的是院内的西风。“落叶”指飘落的树叶,这里指落叶纷纷。西风劲吹时,满庭落叶纷飞,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诗人看到此景,不由得想起了秋天的到来。秋天,是一个萧瑟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家人的季节。“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对秋天的一个概括性的描绘。
“僧呼童子扫烹茶”,写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烹茶”是古代的一种饮茶方式,将茶叶放入水中煎煮后即可饮用。“烹茶”一词,不仅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清苦,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僧呼童子”,说明僧人在召唤小童为他煮茶。“童子”是小和尚。“童子扫烹茶”,表现了僧人与小和尚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良好的交往。诗人听到僧人的呼唤声,便想到自己应该为僧人准备茶水。于是,他便吩咐童子去烧水准备烹茶。“童子扫烹茶”,既表现出了寺院的生活气息,又表现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著书岁晚堪投笔”,写诗人在深秋时节闭门谢客的创作情况。“投笔”是指放下手中的笔,也就是放下写作的工具。“著书”是指写作。“着书岁晚”指诗人在深秋季节开始着手写作。“堪”是指可以,能够。“投笔”在这里表示放下写作工具,不再进行写作工作。“投笔”二字用得很好,因为如果连写作工具都不用的话,那么还有什么资格去谈创作呢?因此,“投笔”在这里既是诗人对创作的一种自谦,也是一种自我调侃。“投笔”,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闭门谢客的原因的认同。因为自己闭门谢客,所以才会有机会坐下来专心致志地去创作。
“见月宵来定忆家”,写诗人在深夜时分思念家人的情景。“见月”是指看见月亮,“见月宵来”是说夜晚看见月亮的时候,心中不禁想起家人了。“宵”是指夜晚,“定忆家”是指一定想要思念家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诗人会想念家人。
“记得西甄旧游处,满船秋雨木棉花”。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忆往事时的感慨。“西甄”是地名,具体位置无法得知,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木棉”是一种树木的名称。诗人回忆起曾经居住过的旧地方,那里的木棉树长得很茂盛,每到秋天,那里的木棉树上挂满了红色的果实。而如今自己已经远离了那个地方,只能在心中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满船秋雨木棉花”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个美好回忆。这里的“秋雨”指的是秋天里下雨的日子,而“满船”则是指满载着木棉花的船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曾经乘坐一叶扁舟,带着满船的木棉花离开那个美丽的故乡,而如今,只能在心中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自己闭门谢客的原因,即由于正在专心致意地进行创作的缘故。次句写诗人闭门创作的缘由,也透露出自己的创作心态。第三句写诗人闭门独处时所见之景,并由此引出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第四句描写僧人与小和尚之间的交往及对话。第五句写诗人听到僧人的召唤声后,便决定为僧人烹茶。第六句写诗人在深秋时节闭门谢客时的创作情况。第七句写诗人在深夜时分思念家人的情景。第八句回忆往事时的感慨。末二句是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全诗以“客子”、“阶下”、“西风”、“落叶”、“烹茶”、“童子”、“投笔”、“见月”等意象串起,形成了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闭门谢客时的孤寂、闲适、孤独和寂寞。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互交织,构成了整首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