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啼莺初变树,翩翩官骑忽穿云。
杯觞花底香迎客,鼓笛楼前闹送君。
老态一时都共见,公歌三叠敢相闻。
白头空有丹心在,此望天遥感恋勤。

【注释】

八年春:指公元754年春天。

书复至:书信又到了。顾别驾:即顾况,字愚公,自号悲翁,苏州人。曾任著作佐郎、秘书监等职,官终中书舍人。唐末诗人。与杜牧友善。有《悲翁集》。两司:唐时尚书省为一司,御史台为一司。此借指朝廷和地方。

旧写怀:旧作的写怀诗。

见示:看见这首诗。

答之:作诗回复。

【译文】

刚开初啼的黄莺已换了新树,忽见官骑穿云而过。

酒杯下花底迎接贵客,楼前鼓笛闹哄哄送君。

老态一时全都显露,三叠歌喉不敢相闻。

白头空有丹心在,此望天遥感恋勤。

【赏析】

本篇是顾况对白居易的赠答之作。《全唐诗》收其诗二卷,共四十首。其中以乐府古题写的讽喻诗,如《采莲曲》《宫词》《咏史》等,颇得唐人乐府遗风;七律、五言律诗则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这首酬答诗,当是顾况于公元754年初春接到白居易的来信后,回赠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内容是对白居易去年春间所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绝句》的回应与酬答。

首联:“恰恰啼莺初变树,翩翩官骑忽穿云。”上句“恰”字用得很工妙,既表现了莺声清脆婉转的特点,也表现了莺声入耳的突然之感。“初”字,不仅写出了莺声清脆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莺声的悠长。“变”,是改变的意思。这里,作者用拟人手法,把“莺”写成了能“变”的人。下句,“穿”,用得极好,它不仅写出了官骑奔驰迅速的样子,还写出了官骑穿出树林的景象。“忽”字,用得也很妙,它写出了官骑穿出树林时的迅疾之状。

颔联:“杯觞花底香迎客,鼓笛楼前闹送君。”这两句,都是描写当时热闹景象。“杯觞”、“鼓笛”“花底”、“楼前”、“迎客”、“闹送君”这些词语都写得十分贴切,它们不但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的热闹场面,而且也烘托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诗人在写景的同时,也不忘抒情,他在写景的同时,也不忘抒情。这两句诗,就是他抒发情感的地方。

颈联:“老态一时都共见,公歌三叠敢相闻。”这两句,是顾况对白居易的劝勉。“老态一时都共见”,是指白居易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精神依然旺盛,他的老态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衰老不堪的状态。“三叠”,在这里是指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勤奋。白居易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他创作的诗歌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因此说“公歌三叠敢相闻”一点也不过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顾况对白居易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顾况对自己诗歌创作的信心与期望。

尾联:“白头空有丹心在,此望天遥感恋勤。”这两句,既是顾况对白居易的劝慰,也是顾况对白居易的期望。从表面上看,这是顾况对白居易的劝勉与鼓励。然而,仔细品味这两句诗,我们不难发现,顾况实际上是在告诫白居易,不要因为自己年龄大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同时,顾况也在鼓励白居易保持自己的热情与毅力。这两点,正是顾况对白居易最好的祝愿。

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广阔,结构严谨紧凑。它不仅表现出了顾况对白居易的赞赏之情,也表现出了他对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赞美之意。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美丽的江南春色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