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为意尽峥嵘,谪死天涯二十春。
旧雨不留花县榻,秋风还闪石城旌。
儿啼母绝家何处,水宿山居路几程。
人事每将天不定,文章何用博虚名。

【注释】

①峥嵘:高峻。

②谪(zhé)死:指被贬官后死于荒远之地,此处指石城。

③花县榻:花县,在今江西南昌市。

④石城旌(jīng):指石城的旌旗。

⑤儿啼母绝:儿子啼哭,母亲已逝。

⑥水宿山居路几程:在水边住宿,住在山间小屋,行程几里。

⑦人事每将天不定:世事多变,人事难以预料。

⑧博虚名:追求虚名。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被贬石城时期。诗人以豪迈的笔调、悲壮的感情抒发了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抗议,表达了自己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思想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首联“少年为意尽峥嵘,谪死天涯二十春。”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抱负不凡。但仕途不顺,屡遭挫折,终至被贬到石城,一贬就是二十年。

颔联“旧雨不留花县榻,秋风还闪石城旌。”“旧雨”指的是昔日同僚,他们没有挽留我留在花县,而是让我离开;而秋风中飘扬的石城旌旗又像是对我的一种嘲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愤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孤寂和凄凉。

颈联“儿啼母绝家何处,水宿山居路几程。”“儿啼母绝”是指家中没有了亲人,只剩下年幼的儿子无人照料;“水宿山居”则表明他只能选择在水边住宿、在山间小屋过夜。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助。

尾联“人事每将天不定,文章何用博虚名。”“人事”指的是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的变化无常;“文章”是指自己的学问和才识;“博虚名”则表示追求虚名的人往往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才华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观。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被贬石城的悲惨遭遇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抗议,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