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书生嗟去早,江东游子惜归迟。
重阳将近无风雨,正是木犀初发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首句“岭北书生嗟去早”的意思是:岭北的书生,因早早离去而叹息。岭北指代江陵,因为江陵在岭南地区,所以这里用岭北比喻江陵。诗人借岭北书生之口来写自己对林暕的怀念之情。第二句“江东游子惜归迟”的意思是:江东的游子,因迟迟不归而惋惜。“江东”泛指长江以南地区。“游子”即离家在外之人。这句诗是说林暕离开京城后,迟迟不回,使诗人深感遗憾。第三句“重阳将近无风雨,正是木犀初发时”的意思是:重阳节快到了,天气晴朗没有风雨,正是木犀花刚刚盛开的时候。这两句写诗人盼望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重阳”即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重阳节这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正是观赏木犀花的好天气。诗人在这里用“近”字和“正”字突出了时间的紧迫。

【答案】

译文:

岭北的书生因早早离去而叹息;江东的游子因迟迟不归而惋惜。

重阳节快到了,天气晴朗,没有风雨,正是木犀花刚刚盛开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友人林暕远道而来的深切思念。全诗四句,前二句写离别之早,后二句写重阳佳节,表达诗人对远行的朋友的深情厚谊。

开头两句,点明两地分居的离情别绪。“岭北”指江陵,诗人用这一地名暗示林暕远赴京城。“书生”指诗人自己。“嗟”是感叹词,“去早”即早早离去。“江东”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诗人自指。“游子”即离家在外之人。这两处分别用“岭北”“江东”来代指自己的家乡、朋友所在地。“早”“迟”都是时间概念。“叹”与“惜”都是感情色彩的词。“嗟”与“惜”都是感叹的意思。“叹”与“惜”都是表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叹”与“惜”两词连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感慨之情。“嗟”与“惜”连用,又表现了一种对友人远行的惋惜之情。

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重阳佳节不能回来的担忧与期盼。“重阳”为农历九月初九,古代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传统。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木犀”即桂花,是当时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发时”指的是花开时节。诗人通过描绘重阳佳节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友人未能归来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