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千顷雪翻腾,中有长鲸鼓鬣行。
看弄渔舟移白日,欲抛尘土住沧溟。
江西不得夸彭蠡,李白何须醉洞庭。
天际有山皆古色,水边无树不秋声。
一春桃李风吹尽,万里乾坤雨洗清。
画舫乘空书卷白,晴霞映水布衣明。
不辞海上儿童识,亦有祠前老树精。
岁岁放歌来此地,晚年偏喜不簪缨。
南海祠下短述
虎门千顷雪翻腾,中有长鲸鼓鬣行。
看弄渔舟移白日,欲抛尘土住沧溟。
江西不得夸彭蠡,李白何须醉洞庭。
天际有山皆古色,水边无树不秋声。
一春桃李风吹尽,万里乾坤雨洗清。
画舫乘空书卷白,晴霞映水布衣明。
不辞海上儿童识,亦有祠前老树精。
岁岁放歌来此地,晚年偏喜不簪缨。
注释:
- 虎门:地名,位于今广东省东莞市。
- 鲸:指巨大的海洋生物鲸鱼。
- 弄:玩耍、戏弄。
- 白日:太阳。
- 彭蠡:古代中国的一个湖泊名,位于江西省。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洒脱著称。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
- 天际:天空的边缘。
- 古色:古老的颜色。
- 桃李: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也指美好的年华或时光。
- 乾坤:天地,泛指整个宇宙或世界。
- 乘空:在虚空中。
- 晴霞:晴朗时的云霞,也指美丽的景色。
- 不簪缨:不戴官帽,指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南海神庙景色的短诗。首句“虎门千顷雪翻腾”描绘了虎门海战之后的景象,海面上波涛汹涌,仿佛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在奔腾。接着“中有长鲸鼓鬣行”,长鲸在海面上游动,似乎在鼓起鳞片。这两句通过对海洋和巨鲸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海上景象。
接下来“看弄渔舟移白日”,“弄渔舟”是指渔船在海面上的嬉戏,“移白日”则是形容渔民们在渔船上欣赏着落日的美丽景色,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里描绘了渔民们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欲抛尘土住沧溟”,这里的“尘土”指的是世俗的繁华和尘世的烦恼,而“沧溟”则是辽阔的海洋,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追求。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尘世纷扰,寄情山水的决心。
“江西不得夸彭蠡,李白何须醉洞庭。”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回应。江西和洞庭都是我国著名的湖泊,但在这里被用来比喻其他事物,表示这些地方虽然美丽,但与诗人心中的意境相差甚远。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天际有山皆古色,水边无树不秋声。”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山水画面,天际的山峰覆盖着古老的色彩,水边的树木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这里不仅表现了自然风光的秀美,还传达出了一种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一春桃李风吹尽,万里乾坤雨洗清。”这两句诗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凋零,雨水洗净了万里江山,一切都焕然一新。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画舫乘空书卷白,晴霞映水布衣明。”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一艘画舫在水面上飘荡,船上的人正在阅读书籍;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映照出布衣的明亮。这里的“乘空”和“映水”都是形容景物与人的互动关系,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
“不辞海上儿童识,亦有祠前老树精。”诗人不嫌弃那些来自海上的儿童认识他,也有祠堂前的老树精灵理解他。这里的“识”和“精”都是形容词,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理解和接纳。
“岁岁放歌来此地,晚年偏喜不簪缨。”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每年来到这里都会唱歌,但到了晚年却喜欢过一种没有束缚的自由生活。这里的“放歌”和“簪缨”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词汇,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南海神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它既具有浓厚的文学韵味,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