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神诚有宅,灏气亦有门。
神气人所资,孰谓老氏言。
下化囿其迹,上化归其根。
至要云在兹,自馀安足论。

【注释】

元神:指道家的“道”。有宅:指有住所。灏气:指宇宙间浩荡的元气。亦有门:也有门户,即门径。人:指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孰:哪个。谓:认为。下化:指世俗之教化。囿(yòu):约束;限制。上化:指天之道。归其根:指归之于本源。至要:最重要的道理。云在兹:在这里。自余:其余、别的。安足论:哪里值得谈论呢?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唐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诗人身处流离颠沛之中,心情十分悲愤。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全诗以抒情为主,借咏道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表现了作者追求真理、探求宇宙本质的思想感情。

首联说,“真一之道”是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它像住宅一样有处所,像门径一样有通道,人们需要借助它来实现自己的生命活动。这里用比喻手法把“真一之道”比作了人间的房屋和道路,生动地说明了“真一之道”对人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真一之道”的崇信与仰慕。

颔联说,“真一之道”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到。只有那些真正懂得“真一之道”的人才能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两句既表明了“真一之道”的玄妙深不可测,又表现了诗人对“真一之道”的崇敬和虔诚。

颈联说,“真一之道”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可以使万物生长,也可以使万物消亡。然而,它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而是超越世俗,回归其本源。这里的“下化”指的是世俗之教化,“上化”则是指天之道。诗人认为,“真一之道”不仅适用于现实世界,而且适用于超现实的宇宙世界,它既可以用于指导人类的生活实践,又可以用于探索宇宙的本质规律。

尾联说,“真一之道”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道理,其它的道理都不足以与之相比。这里的“至要”是指最重要的道理,“自余”则意味着其他的一切道理都是次要的、不足道的。诗人认为,只有掌握了“至要”的道理,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至要”道理的阐述,表达了诗人追求真理、探求宇宙本质的思想感情。它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一首优秀的咏道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