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必有灵,土高岂无异。
翠浮几千丈,日月东南翳。
我寻五岳来,未问仙家事。
绝顶望九州,衡山正西峙。

卧游罗浮登飞云

这首诗是作者在罗浮山游览时的即兴之作。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增城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第一仙山”。

诗的首句“山大必有灵”,意味着山越大越有灵气。这可能是因为山越大,其自然景观越壮丽,越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

第二句“土高岂无异”,意味着山越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会使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产出更多的粮食和药材。这也暗示了罗浮山之所以成为道教圣地,与其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有关。

第三句“翠浮几千丈,日月东南翳”,诗人用“翠浮”来形容罗浮山的山峰苍翠欲滴,如同漂浮在云端一般。而“日月东南翳”则描绘了太阳和月亮都被山峰遮挡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两句“我寻五岳来,未问仙家事”则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慨。他虽然曾经去过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但这次来到罗浮山,却并没有过多地去询问关于神仙的事情。这可能意味着罗浮山虽然没有五岳那样壮观的景色,但它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最后一句“绝顶望九州,衡山正西峙”,诗人登上罗浮山顶,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大地。而在这众多山峰之中,最显眼的就是位于中国的西南部的衡山,它正好位于罗浮山的正西方。这句诗不仅展示了罗浮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罗浮山为背景,通过描写山的大小、高低、翠色以及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没有忽略到其他重要的文化元素,如道教文化、五岳文化和中国的版图等,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文化之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