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陶长官,庐山一杯酒。
世远道弥光,岁岁此重九。
酒中有歌者,划然金石奏。
谓从秦汉下,藩篱士夫口。
藩篱苟不顾,其中更奚有。
寥寥二千里,长夜不复昼。
俯仰宇宙间,孤光映疏柳。
民泽长者言,藩篱自兹厚。
兹晨偶拈出,以洗薄俗陋。
注释:
我思念陶长官,在庐山上举杯畅饮。
世事遥远道义更加光辉,每年九重阳都要登高赏菊。
酒中有人吟唱,金石之声划然响起。
这声音来自秦汉时期,是士人君子的口中之音。
如果忽略这些藩篱和门户,那么里面还有什么呢?
茫茫千里之外,漫长的夜晚没有白天。
低头俯视宇宙之间,只有孤光映照着疏朗的杨柳。
民泽长者说,藩篱应当因此而变得更坚固。
今天早晨偶然拈出这首诗,是为了洗涤世俗陋习。
赏析:
这是一首以重九登高为主题的诗,诗人以陶长官为对象,通过赞美他的品格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追求。
首联“我思陶长官,庐山一杯酒。”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了对陶长官深深的怀念之情。在庐山上,他与陶长官共举酒杯,畅饮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里的“庐山”既是实际地点又是象征意义,代表诗人心中的高尚境界。
颔联“世远道弥光,岁岁此重九。”诗人感叹世事沧桑,但道义的光芒却愈发显得明亮。每年的九月九日,他都要来到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地方,登高赏菊,以此来纪念那些逝去的英雄们。这里的“岁岁”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他却始终坚守着对英雄们的敬仰和怀念。
颈联“酒中有歌者,划然金石奏。”诗人描绘了一幅饮酒时的情景。歌声在酒中回荡,如同金石般清脆。这种美妙的声音,仿佛是从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是士人君子们的口中之音。这里的“金石奏”既形容歌声悠扬动听,也象征着士人君子们的精神风貌。
尾联“谓从秦汉下,藩篱士夫口。”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士人君子们的敬仰之情。他们认为自己是历史的继承者,肩负着道义的责任。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这里的“藩篱士夫口”既指士人君子们的言谈举止,也暗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尾联“兹晨偶拈出,以洗薄俗陋。”诗人以清晨为例,表示自己偶然拈出这首诗,是为了洗涤世俗陋习。他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欣赏。这里的“薄俗陋”既指世俗陋习,又暗指人们对于诗歌的态度和看法。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陶长官共饮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陶长官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于世俗陋习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