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称大孝,天下犹敝屣。
父母或在堂,不许友以死。
圣贤有明训,百行由此始。
昔当汉祚衰,曹暪奋雄起。
嗟嗟刘豫州,士慕如归水。
君臣分未定,徐庶乃为子。
方寸以亲乱,慷慨谢知己。
后世称其贤,高名策青史。
谁谓千载下,行迹偶同轨。
念君遭艰虞,羁旅万馀里。
结斋匡庐阴,菽水具甘旨。
愉悦承亲颜,乐在其中矣。
大江何滔滔,河流亦弥弥。
思君石也坚,患难安所止。
今为二千石,孝养良无比。
【注释】
希庶斋为姚忠赋:指作者给姚忠所作的赋。希庶斋,指作者的居室。姚忠,字文叔,汉末人。有《后汉书》本传。
帝舜称大孝,天下犹敝屣:舜以孝著称,而天下之人仍然抛弃他如敝屣。帝舜,即虞舜。“敝屣”,破鞋,比喻轻视或不屑一顾。
父母或在堂,不许友以死:父母在世,不允许儿子为朋友殉死。意谓孝道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圣贤有明训,百行由此始:圣人和贤人都曾明言教诲,一切行为都要以此为开始。
昔当汉祚衰,曹暪奋雄起:昔日汉朝政权衰微,曹操振起了雄心。
嗟嗟刘豫州,士慕如归水:唉,刘豫州啊,人们像归向水流一样仰慕你。刘豫州,指刘备,字玄德。
君臣分未定,徐庶乃为子:君臣之间关系尚未确定,徐庶却做了你的臣子。徐庶,字元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名将,与诸葛亮同师于司马徽,刘备三顾茅庐,才得一见并留用为军师。
方寸以亲乱,慷慨谢知己:内心因对亲人的思念而纷乱,于是慷慨地向知心的人告别。方寸,指内心。
后世称其贤,高名策青史:后人称赞他是贤明的,他的高风亮节被记载在青史上。后世,指后世的人。“高名”,高明、杰出的名声。
谁谓千载下,行迹偶同轨:谁说千百年后,他的言行事迹会偶然与前人相同呢?谁谓,谁说。
念君遭艰虞,羁旅万馀里:想起您遭逢艰难之时,我漂泊在外已有千余里了。艰虞,艰难。
结斋匡庐阴,菽水具甘旨:在庐山结斋居住,用豆汤等美味来款待。菽水,豆汤,泛指粗劣的食物。
愉悦承亲颜,乐在其中矣:欢愉地接受您的慈颜,快乐就在其中了。愉悦,愉快。
大江何滔滔,河流亦弥弥:长江多么汹涌澎湃。江河,代指祖国的大河,这里借指自己的国家。
思君石也坚,患难安所止:想到您像石头一样坚贞不屈,在困难中又能有什么作为呢?石,指坚强如石的意志。
今为二千石,孝养良无比:如今官至二千石之职,孝敬父母的德行真是无以复加。二千石,汉代俸禄的等级之一。古代以粮食为俸禄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斛。此处指俸禄丰厚。
【赏析】
此为作者为好友曹不兴作的一篇辞赋。全赋通过描绘友人在家乡的日常生活及作者对其深厚的感情,抒发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作者对朋友的敬仰之情。
开篇四句点出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身为朝廷重臣,地位高贵,然而在父母面前却是一副卑微的样子,表现出其孝顺的高尚品质。接着作者指出朋友的处境,即使身居高位也仍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认为他的行为足以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
紧接着的内容描述了朋友在家中的生活情况:他在匡庐结舍而居,用简单的食材来款待自己。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朋友简朴的生活态度,也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作者对这段友情的抒发:他虽然在官场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但是心中始终挂念着远方的朋友。这种思念让他感到痛苦和不安,仿佛被困在万里之外的地方一样。这几句文字生动地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朋友对自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段则是对朋友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他认为朋友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品质,即使在困难中也能有所作为。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将在朋友身边陪伴着他度过难关。
作者通过对朋友生活细节的描述、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两人关系的肯定等方面,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联系,体现了友情的纯洁与美好。